3806.2015届 湖北省稳派教育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176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 士商合流 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2.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 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 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

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D.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3.

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 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由此可见(  )

A.民族危机加剧是产生这种观点的历史背景B.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C.对西学采取选择性的价值认同与认异态度D.是天朝上国狭隘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

4.

20年代初,孙中山曾认为: 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之纠纷,唯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 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

A.民主共和B.联俄联共C.三权分立D.联省自治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 基本工业建设计划 (1928年)、 实业建设程序案 (1931年)、 实业四年建设计划 (1933年)、 中国经济建设方案 (1937年)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B.有效借鉴了美国罗斯福新政C.主要缘于与中共对峙的需要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完善

6.

1961年,安徽省尝试 按劳动力分包耕地,按实产粮食记工分 。这种做法(  )

A.基本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B.直接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C.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缓解了工农业经济结构失衡

7.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 文艺复兴 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这说明(  )

A.文艺复兴的实质因工业革命被普遍认识B.文艺复兴的内涵在近代欧洲被不断丰富
C.启蒙运动推动了欧洲学者对文艺复兴认识的深化D.16世纪的欧洲人并未自觉意识到文艺复兴的到来

8.

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 新政 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 。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C.新政侵蚀了白由主义根基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

9.

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6

4

3

4

3

5

5

4

3

3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10.

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英美对于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深感失望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11.

1946年,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提出了 三环外交 的基本构想:一个英美联盟,一个联合的欧洲,一个英联邦,构成了英国外交的三环,而英国在每一环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丘吉尔 三环外交 的构想主要是基于(  )

A.英国国际地位的衰落B.西方与苏联矛盾的激化C.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D.反抗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12.

2004年底,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诞生,至今已有400多所孔子学院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但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高校以孔子学院 干涉学术自由 为理由宣布终止与孔子学院合作,此举在欧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附和。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区域集团化在现阶段对全球化有阻碍作用B.孔子学院的广泛建立危及了欧美社会的主流思想
C.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要具备包容的态度D.欧美国家此举折射出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化进程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活跃,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更加繁荣。……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苏州的奢侈风尚,逐渐弥漫于邻近个府县、各市镇。康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 人有恒产,多奢少俭 ,入清以后, 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 。……如徽州盐商 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世所谓纷华盛丽非不足也。至其子弟,靡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
面对这股奢靡之风,明中叶松江人陆楫在《蒹葭堂杂著》中提出了 奢能致富 的观点。他认为 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 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 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 还说 余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 与陆楫同时代的苏州人顾公燮也认为 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反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奢华之风是由于社会上普遍的轻商贱商导致其内心的自卑……为了获得他人的重视和羡慕进行自我夸耀和自我表现。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等

材料二 到近代,新型工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对传统消费观念的冲击与影响更加突出。……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尽管达官贵族和富商大贾不乏奢侈的消费现象,但就社会舆论而言仍然是以崇俭抑奢居主导地位,那么到近代则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崇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1877年2月28日《申报》发表的题为《论治世不必偏重节俭》的文章说:节俭 可行诸三代以上,不能行之三代以下也 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 。民国初年,有人从社会发展的新角度指出 社会愈文明,习惯愈奢靡 世界愈文明,则人类愈奢侈。
这种奢靡风气也受到了某些舆论的批评。1913年5月,《时报》就曾专门发文批评奢华……为了抵制这种过度的奢侈消费娱乐观念,民国初年上海有人发起了成立俭德会,强调 导民以俭 。……1912年5月,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曾亲自通令崇俭禁奢,希望官绅富商 倡导朴素,化及全国 。……更有甚者主张 兴实业以救奢靡 ,认为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实业,自制各种生活用品,否则 虽节俭而难自振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奢华之风出现的背景,(9分)并概括其特点。(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奢侈消费观念在近代发生的变化,(8分)并简析近代奢侈消费观念的历史影响。(4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2分)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从上述材料中指出两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随着英国贵族的不断衰落,1917年战火纷飞之际,联合政府责令组成了以布赖斯为首的协商会,研究全面改革上院的可能性。委员会……建议参照下院议员选举的方式,重建第二院,社会名流,平民和贵族皆可当选。……在反对建立第二院的势力中,以工党态度最为坚决。它一贯主张取消上院,理由是贵族院是一个非选举的特权机构,是国家立法机构中不负责任的一部分,是社会民主的障碍……1935年大选前夕,工党重申废除上院的要求。其领袖艾德礼宣称: 上院是不合时代的机构……它同现代民主是不相称的。 ……贵族的克星——工党——在1945—1979年间3次上台执政……英国两大政党连续30多年实行 共识政治 ,为争取选民支持,即使是保守党也不得擅自更改贵族地主政治经济特权的政策。不列颠贵族失去了可靠的保护者,社会地位和影响进一步降低。……1949年,工党针对以往议会立法的不足,支持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法,规定以后财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上院不得随意修改。至此,上院成了徒具形式的橡皮图章。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上院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焦点。(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上院改革能够不断推进的原因。(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来。这四万万皇帝,一来幼稚,二来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居正《中华革命党时代的回忆》

材料二 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属君政时代之口吻,不图党人袭而用之,以临吾民。试问政为何物?尚待于训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为极则,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并且为之教训,此种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国行之数千年,而未有长足之进步。国民党人有何法宝,以善其后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行。

——《陈炯明集》下卷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观点。(6分)
(2)指出材料一、二的分歧所在,并分析材料二的可取之处。(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其他的环境中,西班牙内战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国际事件。使它成为一个国际事件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意大利,它刚刚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取得了胜利,这使地中海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因此意大利欢迎有一个加强它在西地中海地位的机会。第二个原因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种观念已经得到发展,即一个国内体制建立在某种政治学说之上的国家期望鼓励和支持这种学说在其他国家也取得胜利……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以多少不能令人信服的理由,即作为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斗争而介入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表现出一场发生在西班牙领土上的欧洲内战的方方面面。

——【英】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内战成为一个国际事件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内战如何体现了 欧洲内战的方方面面 。(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法】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

材料二 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本着 宣德化而柔远夷 民胞物与,泛爱万物 的思想来往于西洋和印度洋之间。儒家的 仁爱 思想使郑和在海外诸国 施恩布德 华夷同视 。重情义,轻利益, 乐群贵和 的儒家文化影响着郑和的整个航行生涯。……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对稳定该地区秩序起了重要作用,也为明清两朝为核心的周边国家 汉文化圈 的形成作出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儒家文化铸造了郑和,而郑和却用儒家文化谱写了另外一种世界文明。

——人民网《郑和下西洋:儒家式海洋战略典型》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郑和海洋意识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郑和海洋观念和实践的历史意义与启示。(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