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0.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15年高三毕业班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123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 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 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

A.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C.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2.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秦朝 焚书坑儒 的压制B.b处: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魏晋、隋唐 三教合一 D.d处:明清批判传统思想的推动

3.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 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

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4.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工业革命推动贸易自由化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5.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

A.以民主启蒙为主题B.以学习西方为主题C.体现碰撞分化与融合D.坚持传统文化

6.

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减少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7.

罗斯福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营造消费型社会,尽快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以下措施可以为我们营造消费型社会提供借鉴的有(  )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②加强救济工作
③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④兴办公共工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

下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其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  )

A.轻工业、农业、重工业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9.

天津劝业场始建于1928年,建筑由法国籍工程师慕乐设计。劝业场的匾额,为近代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所书……在八十余年的历史中,劝业场历经沧桑……1956年,天津劝业场实行公私合营,1992年,成立天津劝业场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天津劝业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以下有关劝业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B.体现了传统文化C.建国后经历了两次经济体制变化D.见证了天津完整的近代历程

10.

某西方学者说: 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 该学者所说的 第三个意义 是应该是指(  )

A.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体系化制度化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C.欧美殖民主义势力的彻底退出D.美苏两国之间冲突与对抗的加剧

11.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历经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多次斗争,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上述史实体现法国(  )

A.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B.社会性质的变化C.资产阶级政体最后定型D.政权性质的变化

二、材料阅读

12.

(20分)社会变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秦孝公曰: 善! 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措施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颁布的措施

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6年,颁布了以瑞士民法为蓝本的《民法》……

1925年,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

1928年,规定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材料三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到, 1921 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式: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邓小平在改革五年后总结到: 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
1922 年列宁指出 新经济政策允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竞赛。 ……邓小平在1979 年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怎样思想(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影响。(5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和凯末尔改革的特点。指出二人改革的共同的政治前提。改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进步趋势。(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列宁和邓小平的共识。(4分)分析这些共识对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4分)

13.

(20分)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后期开始,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华,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知识介绍给中国,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如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材料二 段祺瑞相信, 日本人既已加入(指参加一战),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 ,而 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

——《中国从一战获得多少好处》

材料三 1944年,中外记者団延安之行对红色中国和边区形象的报道,对西方影响较大。……在西方记者和观察者的笔下,红色中国及其后来的边区是一个 没有乞丐、没有鸦片、没有卖淫、没有贪污和苛捐杂税的理想社会 。当爱泼斯坦坐在延安的窑洞前,准备将自己的见闻告诉家人时,他的感受基本上是所有在延安的外国记者的共同心声, 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没有失败主义情绪。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

——《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哪些变化?(3分)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其动机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西方记者对红色中国和边区持何种态度?分析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5分)
(4)材料四所列事件反映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史上的哪三个重要阶段?(3分)这些事件对中国和联合国产生哪些重大影响?(2分)

14.

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 重人 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四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政治根源。(4分)
(2)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材料二与材料三存在哪两种不同的观点?(2分)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的内涵?(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 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4分),分析这种 大破大立 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