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9.2015届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3 浏览数:115

一、单选题

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度D.军机处制度

2.

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此规定(  )

A.阻止了白银外流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3.

墨家思想在先秦曾经与儒家学说并称 显学 。然先秦以降,墨学几成绝学,鲜有学者问津。20世纪初,墨学再热。学术界和社会上 人人争言墨 家传户诵,几如往日之读经 。20世纪初墨学再热的主要原因是(  )

A.知识分子通过振兴墨学挽救民族危机B.墨学民主与科学等主张迎舍时代需要C.西学已渐入末路知识分子反求于中学D.知识分子借墨学的实用主义批判儒学

4.

阅读图3,对中国1865—1911年对外贸易状况分析准确的是(  )

A.这一时期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B.闭关锁国导致了1875年前的贸易状况C.政策调整使1895年以后外贸发展迅速D.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5.

近代史专家徐中约认为,1898年戊戌政变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满人重新占据了要职。这些人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太后也决定不再向外国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作者认为戊戌政变(  )

A.维护了民族独立B.直接导致革命发生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D.表明清廷日趋保守

6.

图4是1927年3月25日《国民日报》关于安庆 三二三 反革命事件的报道。对这一事件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国共两党公开决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B.中共隐忍妥协,力保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C.中共仍坚持 倾路线,导致革命失败D.国民党全面抛弃新三民主义,叛变革命

7.

阅读表3可知(  )
表3 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度

台湾向大陆出口

大陆向台湾出口

台湾的顺差

1987

122653

28894

93759

1988

224222

47869

176353

1989

289649

58690

230959

1990

327825

76536

251289

1991

466715

112585

354130

1992

628793

111897

516896

A.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D.三通 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8.

美国宪法制定者之一汉密尔顿认为: 民众是反覆无常的,他们甚少会冷静地判断是非善恶。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中为出身富裕的阶层永久地保留一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民众复杂多变的情绪要求作出理性的判断,……也就可以保持政府的正常和良好运作。 汉密尔顿的核心主张是(  )

A.以财产区分民众等级B.实行代议制民主C.保留美国的奴隶制D.保持贵族特权地位

9.

图5反映了英国1856—1868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

A.19世纪60年代,英国已经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B.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C.技术进步导致1868年蒸汽织机台数、在业人数下降D.1861年以后,工业革命对英国纺织业的影响日益减弱

10.

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 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下面属于 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内容的是(  )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关贸总协定
③经互会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

从体裁角度,史料大致可以分为文献、实物、口传三种。下列史料兼具文献和实物两种属性的是(  )

A.安徽省历史地理志B.阜阳出土《苍颉篇》等汉简C.安徽寿县芍陂D.《胡适口述自传》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豺狼。……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倬之人,或可与法相遁。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王拭主编《严复集·按语》

材料二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问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这一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0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1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剐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为心。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 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 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1)材料一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文化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心态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8分)
(3)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12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