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6. 广东省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15.3)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398

一、单选题

1.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 诸夏 中国 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 中国 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 中国 概念变化的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2.

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 舍彼之繁,求吾之约 ,追求 自然,自得 ,被誉为 真儒复出 。其主要针对的是(  )

A.道教思想B.佛教思想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3.

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 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 中国民间故宫 。这一现象(  )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

A.清政府昏庸腐败 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 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 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 的观点

5.

恩格斯说: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 历史的进步 是(  )

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B.中国国民党 围剿 共产党的计划破产
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

6.

某学习小组开展关于 现代中国服饰 的研究性学习,根据 一定时期的服饰反映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的研究方法,下列各项服饰现象可以直接推断出其结论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A

建国初期,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吉广受青年女性的欢迎

是照搬苏联模式的体现

B

十年探索时期,衣着朴素,凭布票购买衣料

经济相对落后,物资比较匮乏

C

文革时期,绿色成为流行色

大跃进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绿色环保意识增强

D

改革开放后,服饰多样,颜色多彩

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

7.

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提到: 1978年所不同的是:邓现在要走的是一条既要扶持首创精神,又要重建党和政府的新路子。 重建党和政府 的措施包括(  )
①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平反 文革 时期的冤假错案 ④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钱学森指出: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 不出杰出人才。 以下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

A.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实施 211工程 计划C.大学招收 工农兵学员 D.提出 双百 方针

9.

西方俗语“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到了罗马就像罗马人那样做),中文一般译为 入乡随俗 。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看, 随俗 可能是(  )

A.信奉君权至上B.尊重各国风俗C.维护民主制度D.遵守法律制度

10.

美国《独立宣言》宣称: 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入国民议会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

A.主权在民B.分权制衡C.民主共和D.社会契约

11.

(2015·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8月联考·24)有学者指出: 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 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是指(  )

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2.

有人说 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 伤痕 犹在 。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 伤痕 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二、材料阅读

13.

人们对历史的记录和解释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传统上认为袁世凯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把他贴上了 窃国者 的标签,但吏学界有新观点认为袁世凯对于辛亥革命是做出重大贡献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据高全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材料二 爱国 启蒙 文艺复兴 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注:此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包括1915至1923年阃的新文化运动、学生运动等。)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材料三 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我国史学界以往译为 余粮收集制 。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 粮食摊派制 ,其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

——据赵旭黎《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吏学界对苏联吏的误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若不认同作者这一新观点,你会运用哪些史实进行反驳?(8分)
(2)材料二用来标识广义五四运动的三个概念中,其中一个明显与史实不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 特殊粮食制度 的两种译名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影响人们对历史记录和解释的因素有哪些?(4分)

14.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英国经济政策不断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向题。(26分)
材料一 重商主义学派是现代早期经济学的主导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主张国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张学博《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最早,其特点是始终自发和分散地进行……然而这也有其自身的好处:自由自在地进行工业革命,不受国家干预,更有利于散在民间的大量资本的利用,从而在整体上仍然构成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革命。

——谭天宇《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被政府控制或统治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欧洲重商主义学派兴盛的原因。并运用相关史实说明这一时期英国采取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影响。(1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及其提出背景。从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如何理解同一时期中国经济改革的必要性?(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