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历史的记录和解释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传统上认为袁世凯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把他贴上了
“窃国者
”的标签,但吏学界有新观点认为袁世凯对于辛亥革命是做出重大贡献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
——据高全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材料二
“爱国
”、
“启蒙
”和
“文艺复兴
”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注:此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包括1915至1923年阃的新文化运动、学生运动等。)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材料三 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我国史学界以往译为
“余粮收集制
”。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
“粮食摊派制
”,其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
——据赵旭黎《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吏学界对苏联吏的误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若不认同作者这一新观点,你会运用哪些史实进行反驳?(8分)
(2)材料二用来标识广义五四运动的三个概念中,其中一个明显与史实不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
“特殊粮食制度
”的两种译名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影响人们对历史记录和解释的因素有哪些?(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