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8.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5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144

一、单选题

1.

周公要求统治者 敬天保民 ,孔子主张 德治 ,孟子提出 仁政 ,董仲舒提倡 天人感应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朱熹强调 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2.

钱穆先生指出:古罗马奴隶多半来源于战俘,而汉代的奴隶则是农民主动离开土地,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不是出卖自由,而是对国家法规的一种逃避。汉代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B.庄园经济的盛行C.编户制度的消亡D.工商食官的出现

3.

苏东坡认为: 且平时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僻远而难得盐。今小商人不出税钱则所在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则轮流贩卖,收税必多。 可见其(  )

A.主张抑制大商人势力B.强调税收要用之于民C.关注商业流通D.提出农商皆本

4.

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 。然而, 这两兄弟 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 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 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 。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

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C.民族主义 的巨大作用D.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

5.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 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 绝对之原则 指(  )

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司法独立D.民主共和

6.

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 一般 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 。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  )

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践行了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

7.

在乌鲁木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王震针对新疆形势提出了许多细则, 对于两种民族形成租佃关系的地区,减租时,一般应采取双方协商的办法进行,不应采取斗争方式,以免引起民族间的仇视 对于宗教寺院出租的土地,一般均应按照减租条例依法减租,但在执行中……群众要求减则减之,愿少减者则可少减,不愿减者可暂不减 。这些 细则 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政策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8.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 复辟与反复辟斗争 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 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 反动的统治阶级 在被推翻之后 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 。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B.体现了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C.认真贯彻了 双百 方针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9.

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 新人 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到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B.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C.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D.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

10.

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到: 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 恩格斯的这一分析(  )

A.找到了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B.对威权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C.强调了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D.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了方向

11.

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 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 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 公社 成员的这些主张(  )

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C.折射了 公社 失败的必然D.认可了 一票共和 的宪政

12.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通过向日本 特需订货 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表明(  )

A.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C.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白银经历了从官方非法货币到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过渡的时期。隆庆元年(1567年)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这条法令是明朝在白银货币化客观现实下,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1581年,明朝正式推广 一条鞭法 ,鼓励民众用白银支付税款,不仅直接导致白银成了当时经济社会的主导货币,也影响了之后200年全世界白银的走向。中国自身的白银产量和存量与当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导致的货币需求量相差很大,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外国白银向中国流入就成为当时贸易和走私的重要目的。1493—1800年,全世界85%的白银和70%的黄金都出自美洲,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了30,000吨,日本大约生产了8,000吨,总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7,000吨到10,000吨。17世纪30年代,西属美洲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和出口的衰减则使银和铜、银和粮食之间的比价上升,沉重打击了中国货币流通与政府支付体系,明朝政府在征集租税以及供养军队方面遇到严重的困难,导致了崇祯政权的倒台。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1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使国际银价大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 白银风潮 ,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立即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关系;同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官方合法货币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认识。(13分)

14.

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12分)
示例:西周分封制
(1)背景:(宏观)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商代的松散的方国联盟已不能适应西周建立后的形势发展。
(2)主要内容: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封地权力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履行各种义务。
(3)影响或评价:(积极)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消极)到了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局面;在秦汉之后的个别时期,分封诸侯也造成了威胁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井田制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
启蒙运动、美国1787年宪法、布雷顿森林体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戊戌维新运动,在湖南成功,在北京失败。在湖南所以成功,因陈宝箴、黄公度(黄遵宪)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凡所措施,有条不紊,成效卓著,反对者虽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杀。在北京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梁启超)等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及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以驻日本钦差大臣之职予以公度,而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

——《梁启超传》

材料二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紧急翘盼之至。

——《光绪大事汇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启超的认识。(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既然人们参加社会的重大目的是和平地和安全地享受他们的各种财产,而达到这个目的的重大工具和手段是那个社会所制定的法律……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当共同体一旦把它交给某些人时,它便是神圣的和不可变更的……立法权力的四重界限:第一,它们应该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第二,这些法律除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目的之外,不应再有其他目的;第三,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绝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第四,立法机关不应该也不能够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让给任何其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摘编自《政府论》

材料二 孙中山非常重视法制建设,他一再强调国无法则不立,国家治乱一系于法。并提出立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民国立法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适应时代,又要符合国情;在内容上要体现民权主义立国精神,在方法上要行国民创制、复决法律之制;要切实维护法制的统一,立法务必根据大法,会议法律当与根本大法不相抵触。不管任何人,包括百官在内,凡违法的,一律追究法律责任……治理国家,建官分职,任贤选能至为重要,们要尽保护人民之责,为人民谋享受法律保护之幸福。官吏是国民的公仆,要接受主人的监督,除国会代表国民行使监督政府的职权外,还需设立监察机关,专司监察,对官吏的失职违法行为进行弹劾。他说,民国即为人人共有之国家,则国家之权利,人人当共享,国家之义务,人人亦当共当。中华民国既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首当守法,从舆论。凡百官吏就职,必发誓奉公守法,不取贿赂;以后有违誓者,必尽法惩治之。

——摘编自《孙中山法治思想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洛克与孙中山思想的共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实现其法治思想的途径,并分析其现实意义。(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恐怖主义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严峻趋势。现盘点近年来几大恐怖袭击事件。
1995年3月20日,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站对日本普通民众施放沙林毒气,造成超过十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
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 911事件 ,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劫持民航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超过3000人死亡。
中国昆明火车站 3·01”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
材料二 恐怖主义是指任何人以任何手段非法故意致使:(1)人员死亡或人体受到严重伤害;或(2)包括公用场所、国家或政府设施、公共运输系统、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或私人财产或环境受到严重损害;或(3)本条第1款第2项所述财产、场所、设施或系统受到损害,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根据行为的性质或背景,行为的目的是恐吓某地居民,或迫使某国政府或某国际组织实施或不实施某一行为。

——联合国反国际恐怖主义全面公约草案201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恐怖主义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目标是让人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人,成为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而儒教限于让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像孝子和好公民那样的生活。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他给了他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通过给出真正的国家观念,孔子使得这个观念成了一个宗教。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是对道德功能的重视、以善为本的人性论、以道德为基础的文明观、忠君尊王的孝史论、三从四德的女性伦理。

——摘编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1915年)

材料二 在个人生活方面,西方人为运动而生活,东方人则为生活而运动;西方人为赚钱而活着,东方人则为人生创造财富。在社会问题上,东方的社会,立足于道德基础之上,西方的社会建筑在金钱之上。在政治问题上,欧洲早期是通过基督教来统治人民的,文艺复兴之后所行的是强权政治,到现代就变成了混乱加上警察的社会;东方人是靠良心、廉耻和道德观念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东西方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我相信东西方的差异必将会消失并走向融合。

——摘编自《辜鸿铭讲国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辜鸿铭关于中西文明的观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辜鸿铭的思想。(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