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4.2015届 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102

一、单选题

1.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包括(  )
①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②伸张个性,追求自由
③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④遵从理性,反对权威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时期得以 化家为国 ,主要是由于当时(  )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3.

《石炭并引》载: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以北,以冶铁作兵……”这段记载反映了下列哪一朝代的情况(  )

A.汉代B.唐代C.北宋D.南宋

4.

下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古代中国(  )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 ②绘画艺术的演变
③墓葬文化的沿革 ④火药武器的使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

5.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B.含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的思想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6.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 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 分地 (  )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7.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升华。下列言论依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当钱币投入钱柜中 叮当 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欲心。
我不同意你说话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8.

关注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把17~18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基本的特征可概括为(  )

A.在动荡中开始一体化B.在改革中走向世俗化C.在革命中追求民主化D.在交融中实现多元化

9.

1832年,英国通过的议会改革方案规定: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城乡居民、年付房租额10镑以上的房客、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推动这场改革的因素包括(  )
①工业资产阶级的积极斗争 ② 光荣革命 的兴起
③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④宪章运动的蓬勃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10.

二战结束时,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家财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从1929年的10%上升到1948年的15%。当时的美国(  )
①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③凯恩斯主义为当时主要指导思想 ④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被遗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

《共产党宣言》指出: 无产阶级在普遍激动的时代、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下列历史事件,能为这一观点的科学性提供依据的是(  )
①中共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的失败 ② 七月流血事件
③中国民主革命的 两步走 策略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

近代历史上法国产生了许多文学大师,如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等。下列关于雨果的《悲惨世界》与司汤达的《红与黑》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B.作品中都体现了 冰山原则 C.均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D.都以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背景

二、材料阅读

13.

家训是指长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在家训形式上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
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 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科举)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 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训体现的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训的 革新 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革新 的具体内容。(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家训?(4分)

14.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 9 1

德国突袭波兰

1945 5 8

苏德战场

①年622

德国入侵苏联

1945 5 8

太平洋战场

1941 12 8

1945 9 2

中国战场

1931 9 18

九一八事变

1945 9 2

苏联对日作战

14589

苏军出兵东北

1945 9 2

(1)请填写表中①、②两处的相应内容,并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8分)
材料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三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3)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 三级跳 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 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 的。(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