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材料
结论
A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
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C
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甲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
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代
穷人数目
工业、金融
资产阶级等
20%
36.5%
1855年
35(万)
1850年
87(万)
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
1866年
130(万)
二、材料阅读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摘自《我们误判了中国》(2015年1月出版)
三、开放性试题
——改编自让·梯若尔《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