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5.2015届 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2 浏览数:130

一、单选题

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 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 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只知效忠于 ,而不知效忠于 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  )

A.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B.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C.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D.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

3.

下表为1897—1907年安徽资本10万元以上的工厂企业:

企业名称

所在地

资本额

裕源织麻公司

芜湖

42万元

裕兴榨油厂

阜阳

28万元

益新面粉公司

芜湖

21万元

明远电灯厂

芜湖

168万元

丰盈榨油厂

安庆

14万元

对表格中出现的现象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芜湖较早成为通商口岸,近代化进程较快B.安庆、阜阳位置偏僻,民风保守愚昧C.芜湖地处皖江,水路交通发达,物产丰富D.芜湖是列强的势力范围,外资较充足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也是对外贸易增长的过程,我国在扩大对外出口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观察右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980—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单位:亿美元)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总额一直大于进口总额
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③我国确立了 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的经济战略
④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

下图为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和9月出访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立足于国家利益的全方位的外交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6.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 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 再生 ,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 再生 ,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 材料中的这两场 再生 分别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7.

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8.

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一份文件说 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 。材料表明此时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

A.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扩张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

9.

2006年《经济学家》周刊不仅把某两个国际组织比作 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 ,而且更称其中的一个组织为 美国和25个小矮人 。这两个国际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B.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欧洲联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关贸总协定

10.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诺德在《历史之源》中说,历史并不存在 单一的真相 因为没有任何事实和真相可以在意义、解释、判断的语境之外被说出 。这句话意在强调(  )

A.任何历史记载都有局限B.文献记载不是历史的真相C.历史论著不是历史本身D.人们解读历史受时代限制

二、材料阅读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8分)
材料一 中国主要朝代官方人口统计举要

朝代

纪年

年份

户数万户

人口数

西汉

平帝元始二年

2

123331

595950

东汉

光武帝中元二年

57

42796

210078

桓帝永寿三年

157

106780

564869

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

280

24598

161639

炀帝大业五年

609

89075

460200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

529193

北宋

徽宗大观四年

1110

208823

467348

南宋

光宗绍熙四年

1193

123029

278451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134303

598490

成祖永乐元年

1403

114158

665983

世祖顺治八年

1651

——

106333

高宗乾隆十八年

1753

——

1027500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1650年—190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百分比图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政府的人口政策也在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建国初期 人多是好事 是生育政策的主导思想,使人口迅猛增长。60年代,限制生育政策提出,并在部分市、县试行。1970年开始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1982年提倡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的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 人口红利 的即将消失,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性别比的失衡,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还有独生子女在主流城镇社会成为中坚人口等,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搜狗百科《计划生育政策》等资料整理

(注:所谓 人口红利 ,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总人口比例出现的变化特点,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 王尔敏教授认为,晚清知识分子因西方文物制度的输入,以及外力的侵逼,产生了对于时代环境的醒觉,从而展开了思想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历程,酝酿着中西观念的激荡,新旧杂糅和更新的创造,同时对于实际政治社会的感染和潜移默化,都随时在扩张其影响。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观念多发、多变的原因。(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思想观念的更新对历史进程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近代重大历史进程发生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