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3893. 广东省广州市2015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343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
“
家
”
字在商周时期具有
“
氏族宗庙
”
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
“
个体家庭
”
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据此可知当时( )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统治者尊道礼佛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科举时代流传着
“
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
”
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
“
强半寒素之家
”
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它
“
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
”
。
“
它
”
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
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晚清不少课本以
“
二十四孝
”
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
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概念的首次提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
“
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
”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启蒙运动
C.代议制的确立
D.工业革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这个新国家采用了一套新的立国原则,
“
即平等、自由、民主、法制、权力平衡
”
,从而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体现该国立国原则的法律文献是( )
A.《民法大全》
B.《权利法案》
C.美国1787年宪法
D.《和平法令》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
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
”
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于( )
A.巴黎公社
B.人民公社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德意志帝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下图,作品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创意的部分是三个披挂在枯树、平台、动物尸骸上软趴趴、看似会流动的钟表。该作品( )
A.创作于19世纪中期
B.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
C.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D.反映了工业化快节奏下人们的紧张感加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3.
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
——《东方杂志》(1933年)
“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
——《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
“
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
。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
“
时空
”
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
(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有学者认为,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古代中国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4分)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的工业化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对苏联发展的影响。(8分)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地调整。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8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