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1.2015届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247

一、单选题

1.

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材料的 最早出现于(  )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唐朝

2.

唐初政府收入同前代一样主要依赖农业赋税,但到了北宋,政府专卖收入和各项商业税收开始超过农业收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北宋(  )

A.土地兼并激烈,影响赋税收入B.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C.实现海禁政策,国内贸易发展迅速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

以下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一史实联系最为紧密(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明清出现进步思潮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专制皇权的加强

4.

《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

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5.

1949年6月,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当时报头由民盟副主席兼任社长的章伯钧的妻子李建生填写(图1);后来,由于章伯钧被打成 右派分子 ,1958年元旦报头替换成沈钧儒题写的行楷(图2);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图3)《光明日报》报头的替换体现了(  )

A.人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B.新闻报刊的发展与繁荣C.双百 方针受到破坏及其恢复D.倾错误对报刊的影响

6.

《光明日报》1958年8月4日报道:1958年7月14日到18日,刘少奇到山东寿张县视察,听说台前社亩产将达3万至5万斤的玉米,3万至5万斤的谷子,30万斤地瓜和宏伟社亩产15000斤籽棉的丰产后,赞扬他们说: 你们压倒了科学家,他们没敢想的,你们做到了,这是个革命。 这反映出(  )

A.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共产风 刮向山东C.浮夸现象十分盛行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7.

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苏联加快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同时在中苏边界布置重兵。针对这一形势,中国(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反对苏联霸权主义C.参加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D.奉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

8.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 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核心原则是(  )

A.注重程序B.重视证据C.契约至上D.公平公正

9.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里恩格斯评论的是(  )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10.

《变形金刚》影片中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美国水利工程——胡佛水坝(下图)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胡佛水坝表明(  )

A.胡佛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胡佛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C.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D.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11.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C.冷战格局中孕育着新的力量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12.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促进图中①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与苏联 冷战 的升级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1750—1900年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1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在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欧洲和美国遭受的经济灾难似乎表明西方已经是千疮百孔。……那是一个寻找西方文明缺陷的时代。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1500年前后,引领世界的是哪个地区?以中国宋代经济和科技为例,各列举1项引领世界的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50—1900年欧洲和中国的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1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是 西方文明缺陷的时代 。(6分)

14.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表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 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 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二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 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做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 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 殿堂 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 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简要分析晚清官员探究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与张荫桓关于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8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分析各自的理由。(10分)
(4)通过以上材料和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发?(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