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8.2015届 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95

一、单选题

1.

(美)伊佩霞所著《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周初是最早由文献流传于后世的时期,《书经》是儒家经典的一种,书中包含了自建周以来的文献,这些文献把周克商描述为正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主及其谄媚之臣的胜利。该叙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

A.周人对历史的真实看法B.儒家经典在周初已经成熟C.儒家学者否定了周克商是历史的进步D.周人注重寻找权利合法化的依据

2.

《管子·国蓄第七十三》上说: 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作者认为国家不能与民争利B.作者认为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C.作者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税收D.作者认为应由国家垄断商业

3.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 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 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 。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

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B.共治天下 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4.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 中国是可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 ;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 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5.

罗马法的范围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  )

A.不断调节社会矛盾的过程B.规范的体系至此最终确立C.主张维护广大平民的利益D.已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痕迹

6.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 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符合这种 革命 定义的是(  )

A.启蒙运动、巴黎公社B.德意志的统一、新文化运动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D.辛亥革命、罗斯福新政

7.

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C.政变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19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扩展B.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C.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推动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

9.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较,二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

A.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B.都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经济C.都率先从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D.都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继承

10.

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一只老鼠和鸭子, 米奇 唐纳 于1984年首次踏上中国大陆之旅,就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卡通明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引进美国动画片。这反映出(  )

A.中美文化互动更加频繁B.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C.中外文化交流障碍消除D.对外开放触及文化领域

11.

有学者认为:1947年6月,帮助欧洲复兴的 马歇尔计划 的提出,在两极格局的行程中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B.强化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C.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

12.

有学者指出,工业化的发展,对19世纪中期强调艺术创作以真实生活为依据的现实主义画派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化(  )

A.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B.转变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C.导致了艺术创作的地位下降D.改变了传统绘画的创作方式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 雾都 阴霾 昏暗 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 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 ……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4日……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集,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 伦敦大雾 事件。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彻底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
材料二 由于1952年的伦敦灾难带来的严重后果,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伦敦市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交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
英国政府对排污行为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泰晤士河里又重新出现鱼的身影,人们已经习惯到泰晤士河钓鱼。

——以上材料摘编自《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雾霾污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府解决雾霾污染的主要手段,并谈谈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13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1700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 哥伦布交流 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 哥伦布交流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他在位20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中切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 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 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慎之又慎。他说: 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鉴于此,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裁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 刑措 即可以不用刑罚。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在他统治期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7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政治妥协是一种极高的政治智慧,中西方的传统政治文化中皆蕴含着深刻的妥协精神。
材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 革命 。但是经过 光荣革命 反革命 ,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 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英国、美国在宪政确立和发展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征。(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你认为在政治制度构建和发展完善过程中应采取的立场,并阐明你的理由。(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2014年6月28日上午,印尼西加里曼丹省东万律县万人坑纪念园里,一年一度由西加里曼丹省政府主办的哀悼遭日军残杀死难同胞祭奠仪式,在沉重的哀曲中举行。1942至1945年间,日本侵略者在印尼西加东万律屠杀了两万多名西加社会贤达精英,这惨绝人寰的罪行震惊世界。西加政府为此把6月28日定为每年的地方哀悼日,西加各地在这一天都下半旗,西加政府官员和各阶层民众都会前往东万律遇害同胞纪念碑塔前祭奠,哀悼惨遭日军杀害的先辈们。
材料二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造成30多万人遇难。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多年来每到这一天,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南京都会举行相关纪念活动。2014年2月1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12月13号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尼、中国举行反抗日本侵略纪念活动的共同原因和特点。(7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举行的纪念活动与印尼的纪念活动有何主要不同?中国的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8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 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1957年11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为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的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时的国内外环境(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出访活动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