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2.2015届 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108

一、单选题

1.

(中国某种学说) 是当时的中国士人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结合起来,希望身体力行地重建社会和道德秩序的一种努力。 这种学说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战国B.西汉C.宋代D.晚清

2.

地方权利太大,影响国家治理,为改变这种现状的改革有(  )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明治维新 ④戊戌变法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

明清时期,江南的太仓、海门等地, 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 。它直接反映了(  )

A.城市商业繁荣B.农产品商品化C.小农经济解体D.区域市场形成

4.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是《诗经》的一大特色。表1 中诗句与解读有误的是(  )

选项

《诗经》中的诗句

解读

A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生活困苦

B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农业丰收

C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商业活动

D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季节变换

表1

5.

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6.

图2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图(局部),我们收集研究它的意义在于(  )
①更全面地理解抗日战争
③为正面战场组织了有效抵抗提供了佐证
②为研究国共两党抗日提供比较研究视角
④为反思战争和避免战争提供了警示材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据1882—1891年上海海关报告,在上海的中国人口有许多是外地人:外语通、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南京的男子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商业和金融业开始发生变化B.上海就业人群地域性特点显著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D.通商口岸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

8.

瑞士学者皮埃尔·莱曼在《我眼中的中国》把中国形象分成这样几个时代(图3),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  )
①所处的时代、社会或政治地位的影响 ②西方对中国长期的敌对态度
③中国的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而变化 ④国际地位的提高而不断改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之一是:为了证明一个结论,罗列了大量材料,但材料不能说明结论。根据表2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事件

国别

内容

欧洲

宗教

改革

德国

马丁·路德提因信称义

瑞士

卡尔文提先定论建立了神权共和国

英国

亨利八世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

尼德兰

人民捣毁圣象,释放被囚教徒反对西班牙统治

表2

A.改革具有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性质B.改革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C.改革反对神权,强化世俗权力D.改革从宗教内部打击了宗教理论

10.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 这里的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 现代增长模式 可能有(  )
①依靠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②依靠科学技术
③依靠殖民扩张和倾销商品 ④依靠股票交易市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

11.

1960年,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就导致美元外流,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由此可知,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

A.经济危机的爆发B.国际贸易的发展C.世界银行的建立D.世贸组织的建立

12.

有人说 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 伤痕 犹在 。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 伤痕 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二、材料阅读

13.

政权建设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集权政治、 国家至上 在德国具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如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和黑格尔,就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影响,对德国人养成守纪律、重责任和服从权威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虽然实行两院制议会,上院为各邦代表,下院为民众代表。但人民的基本权利只字未提,德国仅是一个披着君主立宪外衣的专制国家。
(陈晓律等《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历程》)
材料二
材料三 (1948年)3月2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法定代表总额为3045人,共选出代表296 1人,总计报到代表2878人。本次国大的惟一任务是选举总统与副总统,但是国民党籍代表总嫌国大的权力过小,亟思有所修正,在国大开幕后,他们首先动议修改国大 议事规则 ,增加了国大 得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检讨国是,并得提出质询建议 的规定。为此,国大连续多日听取国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施政报告,并进行质询。
4月18日,国大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 总统在动员戡乱时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遇紧急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为紧急处分……动员戡乱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或由立法院咨请总统宣告之。
(摘编自汪朝光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
材料四 表3 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影响。(8分)
(2)归纳材料二中政权构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第一届国民大会作简要评价。(12分)
(3)概括材料四中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6分)

14.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研究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表4 英国大事简表

时间

大事

11世纪中后期

封建 君主制度建立

1215

《大宪章》限制国家增税、征兵权

1265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89

《权利法案》限制的征税权、军事权;保障议会自由权

1701

《王位继承法》王位继承和法官任命由议会决定

1721

首相组建内阁

1747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世纪中叶

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 …
(《定国是诏》)
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
(1901年清朝上谕)
材料三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历史研究都同其他社会活动—样,受到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的控制。(汤因比《历史研究》)
表5 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看法简表

时期

看法

建国初期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

20世纪90年代

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要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问题:
(1)英王的权力呈现 不断转移 的变化趋势。参照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8分)
(2)历史学家李剑鸣认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请以此标准对材料二进行历史解释。(10分)
(3)概括材料三中汤因比对历史研究的看法,并以此为依据,说明表5中不同观点出现的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