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3. 福建省三明市2015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6 浏览数:145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 农家之言 。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吕氏春秋》是专业的农学著作B.注意总结农业生产经验C.战国时期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D.百家争鸣已经接近尾声

2.

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 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 政治权利 ”。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家国一体B.专制主义C.事君以忠D.尊君敬祖

3.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据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①社会习俗变革史 ② 西学东渐
③大众报业发展史 ④白话文发展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 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 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  )

A.林则徐仍然是 闭关锁国 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5.

2014年底,台湾军方推出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此前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如图5)这说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B.国共联合抗战增进了民族感情C.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D.一国两制 政策得到切实执行

6.

毛泽东提出在外交上 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意在要团结这些国家对抗苏联。毛泽东提出这一设想的时间是(  )

A.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B.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C.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D.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

7.

表1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表1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8.

有学者指出,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这里旨在强调(  )

A.雅典民主制因外敌的入侵而消亡B.雅典民主传统仅通过著作流传后世C.雅典民主制对近代民主政治有重大影响D.雅典民主制战胜了中世纪的封建专制

9.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 笼子 ;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 笼子 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 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

10.

18世纪中期以后,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 自然 的诗歌和其它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 自然发怒 等。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1.

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意味着(  )

A.美国成为全球世界霸主B.欧洲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12.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 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 民主化 私有化 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的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材料阅读

13.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6分)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 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 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旧辙已破,新轨未立 ,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 私学文化 得以产生和发展?(6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 私学文化 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 专制主义 ,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 个人理智上的自由 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8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 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 的表现。(6分)

14.

历史(16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则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 ,真正达到了 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 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三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似吸贵就贱,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实行的经济措施。材料二、三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与王安石在商业政策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6分)

15.

历史(16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
B【选修2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8月公布的)《国会组织法》规定,凡年满二十五岁之男子,在选区之内居住二年以上而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得为候选人:(一)年纳直接税二元以上;(二)有五百元以上之不动产;(三)小学毕业以上或同等学历。选民资格相同,但年满二十一岁即有投票权。

——张朋园:《从民初国会选举看政治参与》

材料二 现在男子算有参政权没有?说没有吗,《约法》上明明规定;说有吗,民国成立十一个年头,看见那一位男子曾参过政来,还不是在选举人名册上凑些假名,供那班 政棍 买票卖票的工具。

——梁启超:《人权与女权》

材料三 民主建国会代表章乃器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分组讨论和大会报告轮番地举行,保证了大家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到了反复讨论,不厌求详,做到了多数起了决定作用,少数心悦诚服。这才是真正的、彻底民主。
在参加完北平各界代表会议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慨然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而他们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陈扬勇、高兴翔:《共和国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出台始末》

(1)据材料一、二,从法律规定和实践两方面概括民国初年民众参政的特点。(8分)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民众参政情况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16.

历史(16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
C【选修4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艺(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二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

——邹容:《革命军》(1 903年)

(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 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指出宋恕所认为的华盛顿杰出之处。(8分)
(2)宋恕、邹容论述华盛顿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