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
”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外交政策和思想,有人认为它能给国家带来安全,给世界带来和平。有人认为则不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中立法案,宣布
“凡由美国或美国其他属地之任何地点,将武器、弹药及作战工具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任何中立国港口以便转运至交战国或为交战国所用均属非法
”。法案规定有效期限为6个月。……1937年,美国通过了第三个中立法案,即永久中立法。该法案规定:美国对交战国或内战国家实行军火禁运;……美国总统可以对交战国或内战国家的原料供应进行控制;交战国向美国购买非军事物资时,必须现款自运。
——乔瑞雪《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法案及孤立主义》
材料二 (1949年)我父亲曾向毛泽东建议:
“我坚决反对一面倒亲美,主张美苏并重,就是亲美也亲苏,不反苏也不反美,平时美苏并重,战时善意中立。
”……毛泽东说:
“当今之世,非杨即墨,不是倒向苏联一边,便是倒向美国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根据张素我(张治中长女)回忆整理(凤凰网历史)
材料三 (埃及总统萨达特)呼吁在两个集团之间中立,并决心使中立成为积极中立,而不是消极的中立。也就是说,不要孤立于同我们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命运之外。 ……印度总理尼赫鲁也曾说:
“严格的讲……我们的对外政策还有其他积极的目标,比如促进殖民统治的瓦解、种族平等、和平。
”
——高志平《论战后至60年代初亚非新兴国家的中立主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三个中立法案与第一个中立法案相比,在内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当时反法西斯斗争产生的具体危害。(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治中建议
“善意中立
”的具体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说
“骑墙是不行的
”?(10分)
(3)结合材料三并用史实说明二战后亚非国家
“积极中立
”的具体表现。(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