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6.2015届 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6 浏览数:203

一、单选题

1.

汉武帝元封五年 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2.

明晚期的《筹海图编》有如下记述:(福建)福、兴、漳、泉四郡,皆滨于海。海船运米可以仰给,在南则资于广(东),在北则资于浙(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福建(  )

A.盛产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B.沿海商品经济活跃C.与浙江、广东的贸易以稻米为主D.不受朝廷 海禁 政策的约束

3.

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 游谈无根 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 游谈无根 指的是(  )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4.

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其日记中记述道: 今谢晋元死守(上海)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 与材料中 任务与目的 有关的言论是(  )

A.使全世界意识到中国 之存在 B.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
C.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D.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

5.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毛泽东在此强调(  )

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C.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D.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

6.

下图是某收藏家收藏的一张荣誉证书。该证书中林家香同志参与 普选 成立的机构应是(  )

A.政治协商会议B.民族区域自治政府C.人民代表大会D.中华妇女联合会

7.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确保法律程序的严密性B.保护私有财产转让的合法性C.关注以经济赔偿方式解决纠纷D.以实用性原则解决财产纠纷

8.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在此,孟德斯鸠旨在说明(  )

A.自由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B.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C.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基础

9.

某学者指出: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 该学者强调的是,工业革命(  )

A.与技术进步无关B.孕育于特定的历史条件C.只能发生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欧洲D.是偶然发生的文化现象

10.

新的假定必须解释旧的假定所成功地解释的一切事物;必须至少避免旧的假定的一些错误;在可能之处,它应当解释旧的假定不能解释或预言的事物。 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地心说与日心说B.神创论与进化论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D.量子论与相对论

11.

法国右翼学者让·塞维利亚在《历史真相》一书中认为,公社时期的巴黎处于一种恐怖的气氛下,造反者们的权力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他的观点(  )

A.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B.分析了当时巴黎客观形势C.提供了审视历史的正确角度D.反映了对工人运动的偏见

12.

今天,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个人历史评价褒贬不一。下列评价较客观的是(  )

A.他在现代史上发挥了特殊作用,因为我们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变革。 B.在我国历史上还未曾有过比戈尔巴乔夫更具破坏性的人物。
C.他主要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他给了我们自由。 D.现在俄罗斯被远远地抛在后面了,而这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过错。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 1931年9月,纽约银价下降了51.1%,伦敦下降了50.5%,而同期英美法日等国的物价下降,遭受通货紧缩冲击。由于中国的银价始终高于伦敦市场和纽约市场,过量的白银流入上海。上海出现投资兴旺,贸易、房地产、金融繁荣。
1933年6月,由美国主导的伦敦会议召开并达成了《白银协定》。协定的目的在于,提高银价,限制白银生产,使银价不至下跌。此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大肆购买白银。中国白银从内地涌向上海,再从上海流向海外。
1934年到1935年,中国陷入白银危机,金融恐慌蔓延。中国货币经济的独立地位受到了削弱,中国需要一场货币改革来重新调整与主要列强之间的货币经济关系。同时,大萧条迫使日本积极谋求在华经济利益,加剧了其与美英的在华经济矛盾。中国必须在美国、日本、英国等三大国家之间进行平衡与选择,法币改革及其实行是中国与英美结成货币经济联盟,事实上是中国赢得了对日抵抗的有力的国际支持。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对内一切完粮纳税均使用法币,以确立信用;对外 永无限制购买外汇 ,以稳定汇价。

——编自周子衡《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对中国货币经济的冲击》

材料二 从1937年6月到1948年8月的11年中,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量由14.1亿元,增加到600多万亿元。随之而来的是货币贬值,物价猛涨。到1949年5月,货币发行额比1937年6月增加1400多亿倍,全国物价上涨85000多亿倍,上海的物价上涨了368000亿倍。

——朝峰《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材料三 建国初期,中央政府组织有关单位查缉金银投机活动,沉重打击了金银投机资本家,并加强了金融管理,使国家金融事业逐步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加强国营贸易对粮食、棉花的收购,以发挥国营经济平抑物价的作用。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严控贷款,紧缩银根,结果许多投机商人纷纷破产倒闭,市场物价日趋平稳。

——编自李毅《建国初期我国党和政府的金融管理政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法币改革的相关国际背景及其主要目的。(8分)
(2)列举材料一的相关事实说明当时上海的经济地位。国际白银在上海的流动先后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的直接影响?(12分)
(3)联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方面评价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10分)
(4)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打击投机资本、稳定金融物价措施的主要特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旧中国金融货币政策产生不同效果的主要因素。(6分)

14.

(16分)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题号后面的方框。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其边防要郡须兵屯守,即遣自京师诸镇之兵,亦皆戍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虽有暴戾姿睢,无所厝(安置)於其间,是以天下晏然(安定),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宋代养兵之多,为历代罕见。而养兵之费大致占宋代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兵制上的严重缺陷,使军队管理涣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进而北宋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并因此向辽和西夏进行巨额的贡纳, 积弱 的局面日趋加剧。

——摘编自《探讨王安石军事改革中的利弊》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初期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改革动机。(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初期军事制度的利弊。为解决材料二中 积弱 的局面,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关措施?(10分)

15.

(16分)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题号后面的方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王约翰是英国历史上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1215年6月,很多贵族公开反叛并挟持约翰。约翰被迫赞成贵族提出的 男爵法案 ,并为法案盖上王室印章,这就是后来的《大宪章》。《大宪章》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第三十九条: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摘编自姜红《英国纪念〈大宪章〉问世800周年》

材料二 大宪章,管了英国八百年 ——这份用拉丁文写就的、共63条3550字的《大宪章》,开启了英国从绝对权力走向法治的开端,激励了无数后人,比如查理一世的反对者,美国的开国元老,印度的甘地和南非的曼德拉。
1215年的英国还是一个分裂的、不平等的社会。国王之下,100多位贵族在各自领地上独擅大权。因此,大宪章的受益者也不均衡。有人认为,《大宪章》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主要使用于13世纪早期的英国。但是,也有人更倾向于看到,8个世纪以来,经过后世的不断理解和阐释,《大宪章》被赋予了新的丰富含义。

——摘编自英国《BBC历史》

(1)概括材料一中《大宪章》的主要思想。(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大宪章》的主要历史局限性。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 大宪章管了英国八百年 。(10分)

16.

(16分)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题号后面的方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1月26日尼克松演讲稿)越南战争不是为了越南,而是为了东南亚。我知道这项政策会冒把红色中国卷进来的危险,但如果观望等候,风险就会更大。只要我们展望未来并认识到,如果南越失陷了,东南亚失陷了,太平洋变成红色的海洋,那我们就会面临一场大大不利于我们的世界大战。
材料二 从本届政府的最初几天起,基辛格和我就谈到外交政策中的 三大问题 ——中国、苏联和越南——以及我们的目标同他们都有关系。到目前为止(1972年),其中的两个目标都已经达到,只有第三个目标 解决越南战争 仍旧没有实现。在基辛格开始汇报巴黎和谈时,他眉飞色舞,露出我从未见过的笑容。 嗯,总统先生,”他说, 看来我们是连中三元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发表演讲的相关国际背景。在他看来,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基于怎样的现实因素考虑,从而转变对越南战争的态度?指出他在结束越南战争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