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7.2015届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250

一、单选题

1.

山东素有 齐鲁之邦 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

明朝时,有 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头叩拜矣 的记载。这主要反映了(  )

A.官僚贵族是作为君主奴仆身份而存在B.手握国家利器的官员仰仗皇帝的家奴C.宦官专权严重加剧了封建政治的腐败D.宦官借助专制皇权以抬高自身的地位

3.

所谓 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 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 逃田 诡寄 飞洒 移丘 换段 改册 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4.

《明夷待访录》之《原法》篇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结晶。他认为: 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 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这里的 是指具有现代意义和具体的法律条文B.该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中君主和民众的地位和关系
C.集中体现了作者国法家法同构实现治世的大胆设想D.在他看来天下共治和理想的君主原型只存在于三代

5.

古罗马政治家、法律思想家西塞罗认为: 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 这表明(  )

A.公平正义是罗马法永恒的价值追求B.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C.罗马法源自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D.罗马公民法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

6.

有学者认为: 在法国革命的范围内存在着一场就其起源和进程、危机和结局而言都是独立的农民革命。 而又有学者说在法国大革命中 极端保守的农民形象和作为革命力量的较为现代化的农民形象是同时并存的 。这说明(  )

A.欧美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B.法国大革命中保守的农民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
C.农民在推动法国政治现代化中亦表现了保守性D.农民群体从革命者回归为抗拒变迁的保守势力

7.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这反映了(  )

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C.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D.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

8.

关于《南京条约》中 协定关税 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 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 。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9.

1901年,梁启超在其《中国史叙论》中,把中国史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叫三个中国,即 中国之中国 亚洲之中国 世界之中国 。这反映出梁启超(  )

A.以中国中心史观反对欧洲中心史观B.从中外关系的角度建构中国通史框架C.是以全球史观研究中国史的第一人D.不赞同把中国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10.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常采用夸张、 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图 7 为著名画 家米谷 1948 年所画政治漫画。其寓意最为准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即将失去人民的支持和信任B.国民党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必将失败C.法币的迅速贬值使民族工业遭受打击D.币制改革凸现政府掠夺财富的阶级本质

11.

当今世界贸易分成几类:一类为美国出口金融产品,印钞票、 生产 股票、债券……美国生产100美元的成本是5美元,利润为95美元……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 各国拿着美元但不到美国买东西,美元永远在美国境外流通。材料反映了(  )

A.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B.美国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C.美国利用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操纵世界经济D.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12.

现实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多么可爱。 与以上描述为相同流派的是(  )

A.鲁迅《孔乙己》B.罗贯中《三国演义》C.雨果《巴黎圣母院》D.海明威《老人与海》

二、开放性试题

13.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的农业人口统计

年份

1751—1780

1781—1790

1801—1810

1811—1820

1821—1830

1851年城乡人口比例

流动人口数

75000

78000

138000

214000

267000

52:48

1760—1851英国城市规模发展简表

5——10万人

10万人以上

1760

1

0

1851

13

7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城市见证历史 关键词表

武昌起义

上海浦东开放

彼得格勒十月革命

鞍山钢铁公司

巴黎《凡尔赛和约》

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莫斯科《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上海中共二大

南京解放

华盛顿《九国公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10分)
(2)材料二体现了英国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进程?(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并评价这一历史进程。(6分)
(3)根据材料三,从 城市见证历史 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7分)(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三、材料阅读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5分)
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战以来,美、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掀起了改革政府行政制度的热潮。
国家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项目压缩,如以劳动换福利,提高领取福利者的资格限制;1981年2月,里根发布1291号行政令,自此美国政府先后放松了对航空、铁路、卡车、公共汽车、能源、电信、银行的管制,企业进出口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市场定价代替了政府定价;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合同出租,即在不扩大政府规模,不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投标者的竞争和履约行为,将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权和提供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转让。
西方国家还在推进行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将若干权力如项目管理权、法规制定权等下放给地方。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到政府包揽的社会保险、退休保障、中小学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事业领域,以特许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克林顿的推动下,美国掀起了 再造政府运动 ,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也把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引入政府工作部门,瑞士的许多州和市政府同样开始采用企业化的方式来加强公共部门管理。西方各国还致力于借助科技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治理质量,并通过构建电子化政府提高国家竞争力。

——摘编自张立荣《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与启示》

(1)依据材料概括战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与国人办报高潮相遇相逢。1896年,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它事实上成了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报刊。
以下均摘自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性文章的内容。
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对中国之法)所(做)改造 。因此,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论不变法之害》

西人之侮我甚矣!西人之将灭人国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日日言其国政之败坏,纲纪之紊乱,官吏之苛黩;其将灭人种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

——《论中国之将强》

今之言变法者,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 却是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即举一国之民而智焉,而力焉,则必无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 君权 之下的民意之伸, 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中国)之所得避。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梁启超维新论说的主要内容。(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在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7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在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根据360百科整理

材料二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散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为什么说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 ?(9分)
(2)中国政府为什么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6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5分)
胡雪岩(1823—1885)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商界人物。他以开钱庄起家,办药局,开丝行,贩运粮食、军火,坐收渔利,迅速成为商界巨擘。他会逢乱世,结缘权贵,纳粟助赈;延洋匠,引设备,参与洋务;筹饷械,借银款,力助左宗棠西征;开设国号药局,声名远扬。后因功受左宗棠保荐,获得朝廷特赐二品顶戴,特准紫禁城骑马。
胡雪岩的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甚至被尊称为 商圣 。连鲁迅先生也称其为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商人 。胡雪岩在为人处世方面有许多常人所不及之处,对人情世故了解得通透,手腕活络,方圆兼具:善于笼络人心,并投其所好;能以宽和博取信任,以博爱网罗人才;笑脸巧迎人,懂得慷慨也善于回收。他有自己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经营艺术: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局,并善于造势;商业眼光独到,果断涉足能赚钱、赚大钱的大生意;善于识人、用人;善于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善于做招牌、做场面;热心公益事业,融商业活动于国家大事之中。
胡雪岩从一介布衣一跃而为富可敌国的 大清财神 ,创造了一个传奇。

——摘编自杨茜彦《胡雪岩的启示和智慧》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胡雪岩所面临的经营环境。(9分)
(2)结合材料,概述胡雪岩经营之道给近现代企业发展带来的借鉴作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