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8. 天津市南开区2015年高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3 浏览数:208

一、单选题

1.

《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 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商人乃 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各项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A.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B.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C.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D.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3.

某学者在一本书中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 外部因素 是指(  )

A.贸易通道的改变B.殖民争霸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D.黄金白银的流失

4.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以后该法案不断修改完善。下列选项与该法案无关的是(  )

A.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贸易B.体现了自由贸易理论思想C.19世纪中期该法案被废止D.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6.

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 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A.和平共处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7.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这来的基地。 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B.新经济政策C.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D.成立经互会

8.

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 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 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 是指(  )

A.民族主义B.社会主义C.帝国主义D.殖民主义

10.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由此段描述来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拿破仑B.克伦威尔C.华盛顿D.希特勒

二、材料阅读

11.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 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阅读材料一,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6分)
材料二 据黄爵滋的奏疏: 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编者注:即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2)分析材料二中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清政府的解决措施。(4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二次发生在……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3)近代中国发生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如何?(4分)
材料四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
(4)二战后如何解决材料四所反映的问题?有何作用?(6分)

12.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 合法性 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 奉天承运 圣人之作 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与传统的 华夷观 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 叛逆色彩 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 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2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美)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国主张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英国担心法国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美国也不同意,法国的建议没有实现。……国联正式成立时,会员国只有23个,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盟约规定了形成决议所需要的 全体一致 原则。
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 是一部美国文献 ,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做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 隐蔽 ,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摘编自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对国际联盟的评价。(4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国联的不足,后来的联合国是如何弥补这些不足的?(6分)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所说的联合国宪章 是一部美国文献 ?(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60、70年代,联合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举20世纪70年代能够体现这种变化的典型事例。(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