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史实
结论
A
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B
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为国旗。
体现了当时反对帝制,主张共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主张民族团结的政治理念。
C
马丁·路德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这是一突出贡献,开启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D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并引发了发电机、无线电的发明。
促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年份
1914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布机(台)
2316
2736
3839
4139
纱锭(枚)
544780
647570
658748
842894
1248282
二、材料阅读
——根据百度有关资料整理
——百度百科
——摘编自姜涛主编《中国近代通史》(十卷)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 年 9 月 1 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 年 5 月 8 日
苏德战场
①年 6 月 22 日
德国入侵苏联
太平洋战场
1941 年 12 月 7 日
②
1945 年 9 月 2 日
中国战场
1931 年 9 月 18 日
九一八事变
苏联对日作战
1945 年 8 月 8 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