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7.2015届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126

一、单选题

1.

唐长儒指出: 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 材料表明科举制(  )

A.使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C.加强了思想的统一D.促进了政治的发展

2.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3.

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宪法规定总统(  )

A.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C.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D.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4.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 三次高潮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5.

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局厂中,设立了总办、会办、提调若干人,并且受总督、巡抚的监督和总理衙门的节制。这表明(  )

A.洋务企业已经完成了近代转型B.洋务企业具有封建衙门性质C.洋务企业已从封闭走向开放D.洋务企业培养了科学技术人才

6.

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 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基于该认识,中国(  )

A.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B.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7.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 只知取蛋,不想养鸡 。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8.

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 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9.

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 极端的年代 ,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 大灾难 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些经济上的 改革与重组 共同之处是(  )

A.奉行凯恩斯主义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C.发展 混合经济 D.发展新经济

10.

关贸总协定规定: 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 这有利于(  )

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11.

1872年,詹天佑随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留美期间,他深感中西方发展的差距,决心学好西方科技,报效祖国。詹天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B.设计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C.创造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设计修建京张铁路D.支持保路运动和推动铁路建设

二、材料阅读

12.

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2)日本文化中没有 绝对正义感 ,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在1919年1月28日的辩论中,中国代表顾维钧发言。他以流利的英语慷慨陈词: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之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 他把孔子比作耶稣,山东比作耶路撒冷,阐明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犹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以此争取西方代表的同情。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材料三 1936年8月7日,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召开 五相会议 ,制定了《国策基准》这个文件提出:外交与国防相互配合, 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于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五 根据军事法庭宪章,法庭有权审理三种犯罪:破坏和平罪、普通战争犯罪及违反人道罪。犯有这三种罪行的战犯通常分别被称为甲级战犯、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此次审判就是 东京审判 ,中国派出法学界权威、立法院立法委员梅汝璈出任法官。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代表顾维钧的发言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简述山东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制定《国策基准》的国际背景和目的,并指出1937年日本由此发动的侵华军事行动。(8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军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4分)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 东京审判 是指哪一法庭?说明审判的法律依据是哪一国际公约?(2分)

13.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

——《管子杂篇·七臣七主》

(注:管仲的 春禁 ,就是春天不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
材料二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 自由放任 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三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

1227

152

196

198

1870

2287

767

506

987

1890

3533

2084

979

4021

1900

4201

3270

1294

6633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 地球日 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 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 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的观点。(2分)
(2)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了什么。(5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加快环境保护进程的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9分)

14.

近代民族观念与古代民族观念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材料二 西欧历史上缺乏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劲传统,因为有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各封建君主国以及无数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的存在……王权的孱弱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民族的苦难,而且还将阻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人文主义者但丁从人的尘世幸福这一人文主义理想出发,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国家必须统一、王权必须强大这个时代命题。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对 亡国 亡天下 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以及 亡国 亡天下 之辩的积极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但丁为什么首次明确提出国家统一的时代命题?(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 三民主义 的本质目的。(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