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0.2015届 辽宁省锦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104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 开始取代 天下为公

2.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 封建 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

3.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 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 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

4.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 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 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

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5.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 如约者即为应允 违约者概行驳斥 ,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6.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 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 常识 ,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C.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 三纲五常

7.

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一现象表明了(  )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8.

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 封建主义的残余 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  )

A.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文革 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C.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D.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

9.

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表3),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表3

年份

1982

1990

2000

2005

一人户(%)

1185

846

1212

1413

二人户(%)

1243

1427

2351

2867

三人户(%)

2067

335

3958

3757

四人户(%)

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

3183

1967

1048

852

A.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B.大家庭逐渐消失C.家庭规模不断缩小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

10.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11.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

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12.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 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 他强调的是(  )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C.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D.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二、材料阅读

13.

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 特许公司的出现,显示了在哥伦布、麦哲伦、达·迦玛相继发现新大陆之后,政府与商人联手努力想夺取新世界的财富。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享有跟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贸易往来的独占权。也因此它们兼跨了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 这个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商业团体 拥有一支军队,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创造出全球最庞大的文职人员,伦敦大半的码头都是在它手上发展起来。

——(英)约翰·米克勒斯维特《公司的历史》

材料二 1776年3月8日,英国伯明翰,由两个合伙人名字命名的 博尔顿一瓦特 公司,向客户展示了新研发的产品——蒸汽机。……在纺织、机械、冶金等各个行业中,几乎看不到必须由政府特许才能成立的 股份有限公司 。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与重商主义时代相比,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量生产性的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材料三 公司宛如种子,只要触碰到市场的土壤,便要生根发芽,它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公司还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逐利、平等、竞争等思想和理念为公司的发展传经布道,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等级和抑商等意识终被抛弃。……但是,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 触碰到 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中国篇)》

材料四 今天中国大陆已经有30多家公司跻身于世界500强,包括阿里巴巴、江苏沙钢等民营企业,更重要的是,超过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司由特许到注册,市场由垄断到竞争,经济由封闭到开放,政府权力正在逐步退出微观经济领域,公司正在回归到市场之中。公司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也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包括《公司法》在内的一批民商事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 公司 的主要特点。(8分)
(2)与材料一的 公司 相比,材料二的 公司 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3)材料三作者概述了 公司 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如何理解 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 触碰到 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1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公司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社会进步。(8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

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帕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货物

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绷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

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至少2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20分)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 自救 运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 自救运动 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最大不足是缺乏 妥协精神 。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临时约法〉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9分)
(2)据材料一、二归纳《临时约法》缺乏 妥协精神 的表现与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体现了 妥协 的智慧?(6分)

17.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330万吨TNT当量)实验爆炸成功。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2年零8个月,比美国少用4年半,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法国前面。
于敏,1926年生,中科院院士。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任助教,1960年开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突破中,率队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的完整设计,起了关键作用,被誉为中国 氢弹之父 。2015年1月9日,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展核武器的背景。(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于敏院士颁奖的意义。(5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有《曾文正公全集》。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曾国藩。(6分)
(2)根据材料,指出两位作者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