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4002.2015届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高三考前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76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
“
兼相爱,交相利
”
、
“
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
”
、
“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
、
“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
的属于(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诗经》上说
“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
,此处的
“
布
”
不可能是( )
A.麻布
B.葛布
C.棉布
D.苎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近代民族资本家
“
火柴大王
”
刘鸿生说:
“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
刘鸿生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895年至1911年
B.1912年至1919年
C.1927年至1936年
D.1937年至1945年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
“
充积于夏口
”
。洋布、洋棉
“
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
因此,
“
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
,
“
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
“
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
材料直接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 )
A.中国官场腐败无能
B.外国商品对华输出造成小农破产
C.外国经济入侵严重冲击了中国民营手工业
D.外国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瓦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有人这样认为:
“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
“
多数国民之自觉
”
。他把启蒙视为
“
救国之要道
”
。 此处
“
启蒙
”
的主要内容是( )
A.民主科学
B.马列主义
C.实业救国
D.君主立宪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
“
先抓吃穿用
”
,下联是
“
实现农轻重
”
,
“
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
”
是(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初步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危害
D.红卫兵运动兴起造反运动席卷全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在雅斯贝尔斯所谓的
“
轴心时代
”
,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
这句中国古话,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 )
A.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B.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
“
认识你自己
”
D.
“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
材料里的
“
它
”
最有可能的是( )
A.海上丝绸之路
B.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老子说过
“
治大国若烹小鲜
”
。 以下事例中可以作为
“
反面证据
”
的是( )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演变
B.法国大革命及其余波
C.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新中国改革开放中
“
摸着石头过河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十七至十九世纪,中西方在多个领域的差距拉大了,如果以文明史观的角度观察的话,下列哪一项是不能成立的( )
A.经济总量
B.社会形态
C.政治体制
D.产业类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完成,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显现,各种社会思潮也出现了,下列哪些思潮带有强烈揭露、批评资本主义弊端的色彩( )
①现代主义 ②社会主义 ③古典主义 ④现实主义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1992年日本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下列与之相关联的观点不能成立的是( )
A.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作准备
B.日本承担起了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日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经济作后盾
D.日本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3.
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32分)
材料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
“
神圣不可侵犯
”
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材料二
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提出用
“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思想代替
“
科学社会主义
”
;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
“
更新联盟
”
的构想,于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以
“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
代替了原先的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
材料四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
左
”
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 防
“
左
”
。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五
中共十八大上,胡锦涛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4分)
(2)据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6分)
(3)据材料三,戈尔巴乔夫犯了哪些严重错误?(6分)
(4)邓小平说
“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
请从上面材料里找一个最合适的例证。
“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
“
左
”
。这在中国现代史上,哪个事例最具说服力?请做简要说明。(8分)
(5)综合材料四、材料五并归纳,胡锦涛与邓小平的观点有何一致性?(8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20分)许多杰出人物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材料均来自课本)
材料一
材料二
康熙帝诗文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
“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图一,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中国最早在秦朝统治疆界到达了南海,居住此地的居民是哪一民族?秦朝是以何种制度做保障统治该民族、地区?(4分)
(2)据材料一图二图三,请从民族关系角度说明它们存在着怎样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何在?(4分)
(3)据材料二回答,这首诗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综合三段诗文指出,康熙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实施的措施有何突出特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