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4.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年高考模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158

一、单选题

1.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2.

唐初,各州遍置常平仓,以国有钱本贱时收桑、贵时出粜,平抑粮价。唐代宗时,刘晏竭力加以改革完善,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刘晏被害后,政府全面实行官销制度。这说明唐朝时期(  )

A.私商资本增殖困难B.厉行重农抑商政策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以民为本重视民生

3.

战国时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而秦汉以后开启了 布衣将相之局 。这种新现象反映了(  )

A.官僚政治秩序稳定B.自耕农阶层的分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4.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5.

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 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 四不象的天主教 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 。他认为太平天国(  )

A.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D.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

6.

1930至1936年我国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造成这一时期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战时期需大量进口军事物资B.长期内战生活资料依赖进口C.经济危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D.国民经济建设引进机器设备

7.

中共 八大 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8.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

A.公民的身份特权B.公民的义务责任C.公共事务的意识D.参政议政的权利

9.

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一种是 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 其释放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 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 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自由, 它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而有气概的自由。 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  )

A.法国大革命、 光荣革命 B.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C.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D.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10.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 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  )

A.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B.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C.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D.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

11.

1927年苏联粮食获得丰产,但国家收购到的粮食较前一年下降了1.28亿普特,导致该年苏联粮食出口量从1.53亿普特骤降到0.27亿普特,这对依靠粮食出口获得外汇从而购买设备建设工业的苏联来说是致命的。为此苏联推行(  )

A.农业集体化B.余粮征集制C.固定粮食税D.重工业优先

12.

1957年11月美国把原隶属于国防动员署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划归总统行政办公室而变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又下令设立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家航空和宇航局。这一决定的重要背景是(  )

A.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B.美国遭遇科技发展瓶颈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威胁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25分)
材料 12、13世纪,由于呢绒生产中应用水力漂洗轮,河流众多而又湍急的科茨沃兹山丘地带,便吸引着城市工匠移居。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与邻近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一道,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除优质羊毛和充足水力资源外,这里还有斯特劳德河谷的漂白土,有当地赭红岩石制成的染料,西南又靠近布里斯托尔港口,便于联系国际市场。乡村毛纺业几乎是近代早期英国原工业化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化起步和非农业人口增多。
科茨沃兹所在的英国西部毛纺业,16世纪中期开始动荡。这主要由于它生产的传统宽幅呢绒市场狭窄,无法与大众化的、价格低廉的东部 新呢绒 对抗。尽管国王和政府强推扶持法令,亦未能阻挡科茨沃兹养羊业和毛纺业的颓势。从1660—1699年格罗斯特城及辖地的法庭案卷可以看到,925个职业清楚的当事人中,从事纺织业的仅150人。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 空心化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被取消议席的 衰败 城镇,大多在西部。当英格兰西北和东南地区的机器隆隆轰响之时,西部人们只能守望着土地和牧场,向西北工业人口和东南工商人口供应肉奶粮。由于工业化早期的农业实际上只是工业和城市的附属物,创造财富有限,于是西部这个中世纪晚期英国名列前茅的富裕地区,18—19世纪成了英格兰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科茨沃兹从中世纪起,当地人普遍用这种岩石筑房,其建筑的样式与色泽别具风格,加上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该区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其中80%为田野,村镇里则有大量传统遗迹。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 卓越自然美区域 而进行建设。2000年列为国家公园。科茨沃兹的美丽景色还经常出现在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据伯克莱银行2007年报告的数据,科茨沃兹户均收入60800英镑,是全英排名前20位中不属伦敦和英国东南部的两个地区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

(1)概述科茨沃兹地区率先成为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原因?(8分)
(2)概括科茨沃兹地区经济增长点的变化,并说明科茨沃兹地区从原工业化乡村类型向城镇化发展转型的启示?(17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问题:概述美国政府发行这两张邮票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前者一起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后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但这两个阶级在 旧制度 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旧的政治体制与新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冲突。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来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9分)
(2)依据材料,概括导致选举权的变化的共同要素。(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政协会议的关系,并加以论证说明。(10分)
(2)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中国近代历史怎样的发展趋势。(5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决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中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以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两院联席决议案》(节录)(1935年8月31日)

材料二 1941年1月,罗斯福在向国会作的年度咨文中提出美国的三大政策:(一) 全面加强国防;(二)全面支援抵抗侵略而使战争保持在本半球之外的各地一切坚定的民族;(三)美国不能默许一个由侵略者颐指气使和绥靖主义者发起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是不能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买来的。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两院联席决议案出台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原因。(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888年,让·莫内出生在法国科涅克市郊区的一个白兰地酒商家庭。
16岁时,开始了首次商务活动——巩固开发北美市场。北美地区同传统保守的西欧各国形成强烈的对比,国际间商业贸易手续极为简便,没有层层关卡和繁杂高额的税收。
1914年一战爆发。莫内向政府建议:英法两国应该加强联合,不但在战略上,而且要在物资供应及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合作。
1918年一战结束,作为法国代表出席凡尔赛会议,参与国际联盟的创立工作。莫内认为这是实现他欧洲联合思想的一个难得机遇。
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莫内向法国政府建议,英法两国应尽快成立一个战争协调组织,被任命为英法两国战争通力协调委员会主席。1940年,斡旋丘吉尔促成著名的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莫内协助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了美国的作战计划——《胜利计划》,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重大作用。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莫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法德两国的煤炭、钢铁资源置于一个超越国家的管理机构之下,该机构也吸纳欧洲其他国家参加。
1951年,由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参加的 欧洲煤钢共同体 条约在巴黎签订。莫内当选为煤钢共同体高级机构的首任主席。
1975年,欧洲理事会给予莫内高度的评价: 他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欧洲事业。 并授予莫内 欧洲荣誉市民 的光荣称号。
(1)根据材料,概括让·莫内对 欧洲事业 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形成的原因。(9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让·莫内为什么将煤炭、钢铁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