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0.2015届 山东省临沂市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6 浏览数:105

一、单选题

1.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 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 材料反映杨绾(  )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3.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本文在评价 中体西用 思想时坚持(  )

A.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C.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标准

4.

近代前期,中国整个知识阶层都在浓墨刻画女性的病态形象,将女性个人权利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认为人种弱,则国弱;人种强,则国强。如此营造女性形象的思维逻辑是出于(  )

A.女性柔弱的现实B.塑造人格的要求C.救亡图存的需要D.男女平权的期盼

5.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 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 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  )

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

6.

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的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7.

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对外开放都体现了(  )

A.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B.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努力C.中外之间的友好合作交流D.地理区位因素的相对淡化

8.

普罗泰格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因为他(  )

A.公开提出了人文主义概念B.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C.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D.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

9.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 这里的 批判 的准确含义是(  )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10.

有经济学家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其中一个阶段的特征是:此阶段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铁路运输业。这一阶段(  )

A.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B.英国开始成为 世界工厂 C.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D.世界进入到 电气时代

1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苏联学研究发展为一门规模巨大的学术专业。对这一现象出现原因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B.冷战格局的深刻影响C.苏联经济体制成效大D.学界与政府关系增强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1792年9月26日,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了中国。这次会见,因为 礼仪之争 而历史闻名。马戛尔尼提出在北京开使馆、设货栈,允许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处贸易,予以英国货物免税或减税等七项请求,被乾隆拒绝。但乾隆本着 怀远柔夷 薄来厚往 的基本原则,厚重赏赐了英王以及使团的主要成员。使臣对中国做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并且说 只要我们(英国)派两三艘小战舰,不消两个月工夫,就可以把中国沿海的海军全部摧毁。

——摘编自《两百多年前,英国代表团访华的真正目的》

材料二 如图为英国讽刺画家詹姆斯吉尔瑞笔下马戛尔尼谒见乾隆的情景。穿着法式高跟鞋的乾隆皇帝慵懒地倚在印度式的坐垫上,一边抽着土耳其式的大烟枪一边睥睨着脚下那些西洋的 奇技淫巧 :网球拍、板球拍和乔治三世臃肿的半身像。唯一一个看着像人样的是单膝跪地的英使马戛尔尼勋爵,而他身后的跟班不是撅着屁股行跪拜大礼,就是心怀鬼胎地捧着各式各样的洋破烂。
材料三 大致说来,近代中国的变革至少贯穿了下面四条明显的线索,或称之为四个过程——自身衰败的过程、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过程、革命化过程、现代化过程。……从起因来看,第一和第三两种是内源性的变化,第二和第四两种是外源性的变化。从效果来看,第一、第二两种趋势引向沉沦,第三、第四两种趋势引向复兴。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谈谈你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认识。(4分)
(3)根据材料三,从 引向沉沦 引向复兴 两方面各选一个近代中国的变革过程,概括其含义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12分)

13.

义利之争始终是一个困扰人类的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儒家之辨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西哲之议
亚当·斯密曾经设想,上帝创造世界和钟表师傅制造钟表一样,在人类心灵上设计和制造了如钟表的齿轮一样的利己心。钟表一经造好便自行运转,上帝——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着市场经济中那出于私念的利己心的谋利活动,从事最能赚钱的工作,把自己的资本投向最能谋利的地方、行业,而这些地方、行业又正是最需要资金的。这样,就在客观上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达到了他原非出于本意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社会利益的增长。

——段治乾《市场经济的制度伦理探析》

材料三 伟人之论
邓小平义利学说主张真正将义与利结合起来,实现辩证的有机统一。它强调义利合一并不是义利的绝对同一,或简单地把义视为利或把利视为义,而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使道义与功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功利的追求置于道义的宰制与规约之下,使道义的讲求为社会和人们带来更大的社会功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义与功利本质上是合一的。

——王泽应《邓小平义利学说探论》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的义利观,并谈谈你对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的理解。(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亚当·斯密的观点。(8分)
(3)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义利观并分析其意义。(6分)

14.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 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 成功 ,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 成功 ,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

——《日本宪政文化刍议》

(1)依据材料一,归纳日本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和成果。(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5分)

15.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国需要实现伟大和持续的事业。动荡把它毁了,现在它祈求安定。它不要王政,王政已被废除。它需要执法的权力机构行动一致。它要一个独立、自由的立法机构……它希望代表们属于稳健的保守派,而不属于动乱的革新派。总之,它要采摘10年牺牲结出的果实。

——【法】阿尔贝·索市尔:《法国大革命史》

(1)该通告是在何种背景下张贴的?它反映了怎样的愿望?(6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通告所反映的愿望当时是否得以实现。(4分)

16.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1914年8月3日)

材料二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6分)
(2)材料二提到的 手段 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 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 吗?说明理由。(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