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1.2014—2015学年度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27 浏览数:171

一、单选题

1.

汉代地方封君可收取封地租税;魏晋以后历代分封多为 虚封 ,只赐爵位,不予封地。明清时期,封君只发俸银和禄米,与官员无异。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

A.分封制的消亡B.宗法制的瓦解C.君主专制的膨胀D.中央集权的加强

2.

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 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这反映了当时(  )

A.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加剧拜金主义B.程朱理学彻底失去精神统治地位C.西学传播干扰中国传统婚嫁观念D.海外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纲常礼教

3.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决,良知两字是参同。 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

A.克己复礼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4.

“(16世纪后)中国农民除了种植双季稻外,他们还可以种甘蔗、烟草或其他的经济作物,或动员他们家庭的女劳动力从事织绸或织布的手工业。 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

A.家庭劳力分工明确B.农产品商品化提高C.高产农作物的引种D.私营手工业的进步

5.

近代 科学 一词最初汉译作 格致 ,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 格物致知 的字典解释为 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这说明(  )

A.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B.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C.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D.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

6.

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 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 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B.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C.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

7.

1907年美国传教士罗斯记述了一段在中国的见闻(见下图),这段记述说明(  )

A.底层的民众坚决抵制鸦片贸易B.禁烟的阻力有时来自社会底层C.清政府完全纵容民众种植鸦片D.传教士主张维护农民经济利益

8.

甲午战争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为历史作了不合理的注脚。推动 王朝中兴 的洋务运动被后人所否定,而 穷兵黩武 的明治维新却成为史家美谈。 这告诉我们(  )

A.历史结论必须看重结果B.历史评价基于价值立场C.历史事件总是相互联系D.历史过程往往难以还原

9.

近代中国某理论被史学家认为是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民生、计划的社会、福利经济,以及反对外国的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情感全部掺杂在一起。 下列口号与此对应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排满兴汉光复河山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

共产党人满足南京方面的要求,答应拥护孙的三民主义,不再以武力推翻国民党,放弃用苏维埃的运动方式斗争地主,使它的地方政权民主化,并把他们的部队置于国民党的统一指挥之下。 材料所述应是(  )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1.

从1950年开始,苏联给中国大概40亿美元的信贷,包括291个工业项目……俄国提供了中国所有的喷气式飞机,大多数军事设施,即使现在中国购买的几乎所有的航空燃油都是从苏联通过铁路运来的。 这主要由于新中国当时(  )

A.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原有外交关系B.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C.奉行结盟苏联的 一边倒 战略D.重返联合国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

12.

现代中国某时期江苏省出现了 百万人会师田头 踢翻老历本,三麦赶水稻 一天等于二十年 产量翻一番太少是右倾分子 等生产口号。据此推断,这是(  )

A.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刺激了劳动积极性B.农业集体化,合作社农民生产热情高涨
C.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思潮的典型表现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赢得广泛认可

13.

普罗塔哥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 ,而苏格拉底则认为 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两者都(  )

A.注重强调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B.否定了人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作用C.意图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D.强调知识与美德对自我认知的提升

14.

16世纪以后,我们能够在许多遥远的地区发现欧洲文化,并且西欧语言和基督教的形式被其他居民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 这一现象肇始于(  )

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15.

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 他的主张(  )

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16.

1610年,《星空使者》一书出版,时人争相传颂: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发现了新宇宙! 材料中省略的“□□□”应是(  )

A.伽利略B.达尔文C.爱迪生D.普朗克

17.

英国人……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的,应受谴责的。 材料所述历史背景为(  )

A.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殖民扩张,为工业化准备资本原始积累C.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经济大萧条,英国急需对外输出商品

18.

19世纪美国的一项社会调查报告记载: 公社是埋藏在现代社会下面的烈性爆炸物。美国城市充满了反叛的暴民,他们中的都是最近来自欧洲的移民……劳工们开始向财产所有权发起挑战,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欧洲启蒙思想在美国的广泛传播B.北美独立战争加速工人寻求解放C.社会主义思潮在美国劳工界蔓延D.大萧条时期劳资矛盾被无限放大

19.

某宪法实现了将 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 融为一体。该宪法是(  )

A.《权利法案》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0.

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  )

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

21.

罗斯福认为: 贫困是导致共产主义信仰产生的根源,所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是遏止共产主义的最佳办法。 为此罗斯福(  )

A.大力促进社会公平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坚持自由放任主义D.积极鼓吹反苏反共

22.

他们用极度抽象的形体和泼墨式的色彩去表现自然物体和人体,多数作品全然不顾科学家所称的客观现实。 材料中的 他们 (  )

A.对 理性王国 渐趋于失望B.批判社会的黑暗以表达不满C.描绘光和色彩传达主观感受D.透过主观主义怀疑现代社会

23.

北约成员国之间,逐步废弃了关税、配额和许可障碍,各国货币可以随意兑换和流通;而国际投资变得简化,并受到鼓励。 这得益于(  )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美自贸区的成立D.苏联和东欧的剧变

24.

让·莫内认为 如果欧洲各国仍然按照国家主权为基础重生,那么欧洲将不会出现和平……应有一个民主的欧洲联邦。 材料中 欧洲联邦 的设想直接推动了(  )

A.西欧的一体化进程B.欧元的发行与使用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国家干预经济盛行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非常重视教育问题。苏维埃开办的学校教育面向大众;学校完全世俗化,不受教会干扰;学校教育不仅不收费,而且国家还给有困难的学生发放食物和衣物等;苏维埃还发起了扫盲运动。同时,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在全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除了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外,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30年代,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斯大林提出了 技术决定一切 的口号,要求学校加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公立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直接推动下而实现的。1790年代至1830年代,美国早期工业化蓬勃展开,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潮汹涌澎湃,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而数百万外来移民也需要通过正规的教育以便能够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马萨诸塞州在内战前率先建立起现代教育体制:分年级教学、书面考试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政府利用税收支持的免费的现代公立学校教育制度建立。高等教育方面,宗教仍然发挥很大的影响。内战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逐渐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教育体制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实用主义特点。这种特点促使美国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以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当时欧洲国家的中学重学术,而美国的中学则强调大众化,把准备就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摘自李剑鸣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北美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美国教育和20世纪初苏联教育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教育制度对各自社会进步的影响。(8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明代,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反映了飞速发展与变化的社会生活。明代俗谚道:苏州样,广州匠。明代广东人颇为崇尚 奇器 ,而番舶贸易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广州人可以充分享用来自东、西洋的金银之器。广州所造锡器,号称天下最良;广州佛山镇所产的铁锅,更是行销天下。所谓 苏州样 ,即 苏意 ,就是苏州已经成为领导天下时尚之都。凡衣服式样,新鲜、离奇,一概称之为 苏样 ;见到别的稀奇鲜见的事物,也成为 苏意 时玩 则是明代出现的新词,宣德铜器、成化窑器,都是明代的时玩。时玩之风,滥觞于江南的好事缙绅,最后经徽州那些巨商大贾推波助澜,遂成全社会风气。同时,沈周、唐寅之画,文徵明、祝允明之书法,无不成为人们收藏的抢手的 时玩 杭州风 一词,也是明代各地相当流行的新词。这缘于杭州人喜欢掺假,如酒掺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织作刷油粉,外面漂漂亮亮,里头却是空心甚至腐败。明代中期后,随着生产力发展、商业繁荣之后,也有一个从温饱向奢华的过渡。所谓 新开门七件事 :诙谐、听曲、游玩、博弈、买春、收藏、花虫鱼鸟。其中既有大众百姓逗闷的乐子,也有文人士大夫打发闲暇的雅趣。即生活的享乐化与艺术化。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中国文字,迟早必废。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

——摘编自陈独秀、钱玄同言论《新青年》(1918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新名词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陈独秀的主张,并简要予以评析。(10分)(提示:评析=观点合理性及影响+观点局限性及影响+观点产生的原因)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
梯山航海远通商,估客多来自五方。衣服不同言语异,欧洲女子美洲娘。 
女儿剪发学西装,双足天然体态强。别有香风吹不散,满身花露湿衣裳。 
翩翩捷捷少年郎,不着长衫着短装。胡蓄威廉头拿破,文明模样仿西洋。 
电铃壁上响丁当,细辨声音是个郎。欲把私心通一语,终愁漏泄好春光。 
沿河路绕大江长,一水盈盈隔汉阳。妇女侵晨急唤渡,归元寺里去烧香。 
沿河十里好洋场,士女纷纷竟日忙。马似游龙车似水,沉沉歌舞闹斜阳。 
大华大陆又长阳,饭店如林马路旁。暗里藏将春色住,酒楼风送杏花香。 
中山园里晚风凉,五五三三坐道旁。藤椅一张茶一盏,熏人不断白兰香。 
民生路接民权路,路上行人为底忙。月黑天阴浑不怕,通街满放电灯光。 
维多利亚与中央,电影翻新举国狂。男女登楼同一座,明星闪烁共观光。 
如云士女往来忙,百戏纷陈新市场。千盏电灯天不夜,平台高处月如霜。 
凌霄老圃竞开张,票价低廉顾客忙。汉剧京腔花鼓戏,钟鸣十二始收场。 

——引自(民国)吴炳焱《新汉口竹枝词》(注: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商贸发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汉口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汉口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汉口社会生活变迁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