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4043.2014—2015学年度 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28
浏览数:174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论衡》中记载
“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
,
“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
“
重农
”
的思想
B.
“
靠天吃饭
”
的观念
C.
“
不误农时
”
的思想
D.
“
精耕细作
”
的特点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
”
材料中的
“
它
”
是指( )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
“
市
”
“
坊
”
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
A.
“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B.
“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C.
“
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
D.
“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图中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贸易中心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罗马人的征服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全球化的推进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189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
“
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参观该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
“
约居十之八
”
,而中国
“
竟无一物于此
”
,造成中国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B.中国政府关于世博会信息不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
“
头上和脚上的变化
”
,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列宁说:
“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
材料中的
“
经济政策
”
是指( )
A.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
“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
。下列选项中属于
“
独特实验
”
的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
“
资源保护队
”
,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
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
“
自由主义
”
的她开始对英国的
“
懒人
”
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
A.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完善
“
人民资本主义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
C.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
D.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调整
”
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扩大
“
福利国家
”
规模
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
“
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
。这位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
”
在新中国的六十年里,
“
低音
”
有(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
“
包字进城,一包则灵
”
的现象。这是因为
“
包字进城
”
的做法( )
A.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促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D.发展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1.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2.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3.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
”
这可以说明( )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4.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
B.世界经济霸主的更替
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5.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今年已累计下滑近80%;英国股市暴跌,英国首富、钢铁大王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价格自5月份以来,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距
D.经济全球化使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26.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的新因素。(6分)
材料二
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2分)据材料概括该事件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4分)
(3)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结合经济方面的史实说明其理由。(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7.
世界近代史上,以中英为代表的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成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相互关联、渗透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4分)
材料二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
“
奇巧淫技
”
,并认为
“
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2)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4分)马嘎尔尼的遭遇映射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3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请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8.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处于不断演变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据资料显示,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1)依据材料分析
“
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
的原因。(2分)为了确立
“
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
,美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材料二
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往来。加上这些国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比较容易向着共同的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同目前世界上出现的其他区域性组织或集团的发展相比,当它们需要更大程度地培养成员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认同感时,欧洲国家的共性似乎就成为它们走向联合的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了。
(2)依据材料指出
“
欧洲国家的共性
”
有哪些?(3分)二战以来欧洲在经济方面走向联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5分)
材料三
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己达到7万亿美元,世界贸易增长率比世界经济增长率高出2倍。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也迅猛增长。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到1996年底累计己达3.2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它们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它们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把世界经济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其根本动力是什么?(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