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5.2014—2015学年度 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42 浏览数:137

一、单选题

1.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B.分封制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C.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D.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

2.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
①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②开辟 五尺道 ,并在当地委任官吏
③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

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应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

4.

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长沙大捷,打死打伤日军约六万多人。英国《泰晤士报》称 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推动了中国战场国共合作抗战B.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说明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转折点

5.

1921年中共 一大 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信息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B.党纲的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明确反帝反封建是党的主要任务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

6.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这里的 新阶段 主要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C.人民民主政权建立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基础奠定

7.

图1是老孙先生保留的一张旧报纸,但中间有块空缺处是被老鼠啃掉了,这里应该是漏掉了一个人名,此人是这个文件的发布者,他应该是(  )

A.孙中山B.毛泽东C.叶剑英D.徐向前

8.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材料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收集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9.

关于图2漫画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B.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C.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体现小国寡民、轮番而治的特点

10.

《人类历史上100件大事》一书将英国的 光荣革命 名列其中,认为它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转折点 指的是(  )

A.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D.议会与国王对等分享国家权力

11.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 地域和体制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机制体现在(  )
①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 ②总统和内阁之间
③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 ④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

下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参加并改组正义者同盟 ②起草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③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④马恩在布鲁塞尔进行了第三次会晤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①④③②

13.

图3是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对以下解读,你认为最能够揭示漫画表达的本质问题的是(  )

A.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形成 一超多强 局面B.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是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
C.发展中国家合力抗衡发达国家的干涉和侵略D.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14.

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下列关于材料中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郑国主持开凿B.主要起军事作用C.促成该地成为 天府之国 D.体现汉代水利工程的发达

15.

古代史上,西方各国对中国的认识是支离破碎的,缺乏完整全面的认识,往往以对中国某一具体事务的了解为基础,形成对中国的称谓。汉代时期西方对中国的称谓最有可能的是(  )

A.船国 B.丝国 C.瓷国 D.天国

16.

图4中国民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最主要影响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C.美国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

17.

造成下表中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1957—1960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粮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A.三大改造的进行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的爆发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8.

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采取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份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  )

A.1953年B.1958年C.1975年D.1983年

19.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喜欢穿带有俄国风情的 布拉基 ,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这里的 布拉基 指(  )

A.旗袍B.绿军装C.连衣裙D.牛仔裤

20.

地铁,又被称为 地下铁路 ,是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的出现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结束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是在(  )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21.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上述材料表明16世纪的欧洲正在进行(  )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光荣革命D.科学革命

22.

中国元代的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而英国历史上对棉纺织技术革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  )
①哈格里夫斯  ②瓦特  ③阿克莱特 ④史蒂芬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3.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其中某法令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该法令是(  )

A.《农业调整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D.《社会保险法》

24.

二战后的德国人发现了一个能吸收其出口商品和活力的新的全球范围的经济生存空间。为此德国人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  )

A.统制经济体制B.混合市场经济C.社会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体制

25.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H.邓宁认为: 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 二战以来对 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起促进作用的事件有(  )
①垄断组织的产生  ②关贸总协定的实施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④欧共体的成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

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当中,政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作用又包含消极作用。下列政府行为以 消极作用 为主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步确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B.1958年中国农村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
C.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施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的经济政策D.21世纪初中国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四十七讲》中说: 中国人对于孔子的记忆,大多是他的一些话而不是他这个人。 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  )
克己复礼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有教无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8.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以下关于太学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汉武帝时期设立
②其教学主要内容是 四书五经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A.①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④

29.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不假外求。 □□”内应填入的是(  )

A.纲常B.太极C.良知D.仁者

30.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 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道德观 是指(  )

A.兼相爱,交相利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1.

唐末宋初的战争中,中国军队已经开始使用火药武器。如果要了解宋代火药武器的发明状况,我们可以参阅(  )

A.《韩非子》B.《抱朴子·仙药》C.《武经总要》D.《萍洲可谈》

32.

有学者对明清四大长篇小说进行排序,排在第一的是红楼梦,排在第二的本质上是一个寓言,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属于 排在第二 的著作是(  )

A.《三国演义》B.《聊斋志异》C.《西游记》D.《水浒传》

33.

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中不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

A.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以玉米充饥B.荀子书房悬挂着隶书书写的 仁者,爱人
C.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安说 纸是包不住火的 D.元朝时人们在瓦肆中观看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34.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谈到: 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  )

A.《天下郡国利病书》B.《海国图志》C.《孔子改制考》D.《文学革命论》

35.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36.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论祖国统一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审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37.

邓小平同志曾说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下列选项中属于邓小平所说的 卫星 的是(  )

A.东方红一号 B.长征1号 C.神舟5号 D.银河1号

38.

在西方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下列主张或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

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

39.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 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据此判断,该位科学家的理论著作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C.《天演论》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40.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院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 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主要违背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学说(  )

A.三权分立说B.自然权利说C.社会契约说D.人民主权说

二、材料阅读

41.

(10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具体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的科学化、理性化。

——钱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现代化是突破原有农业大生产力形态转向工业大生产形态引起的社会巨变。在世界历史上,这种大转变的最早启动,主要是由内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内源性现代化……主要由外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外源性现代化。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近代西方和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西方

中国

经济

两次工业革命

政治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

新文化远动

读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研究现代化历程中,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史观?(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的启动属于哪一种模式?并说明理由。(2分)
(3)填写材料三中序号所对应的史实各一例,并分析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6分)

42.

(10分)自古至今,东西方的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读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从中国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54—1856年英国对外贸易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中哪些条款体现了英国自由贸易的目的。(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