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6.2016届 山西省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32 浏览数:355

一、单选题

1.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项羽 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反映出(  )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2.

南宋杭州富阳县 重于粪桑,轻于壅田 ,称 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 。粮食生产 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 。由此可知(  )

A.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B.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C.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D.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

3.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 ),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

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4.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 诗圣的襟怀 。这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 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 诗圣的襟怀 的含义是(  )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B.爱国忧民的情怀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热爱和平的态度

5.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 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 。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 耕者有其田 的理想

6.

晚清苏州的糖食公所公开阐明以 联络商情,亲爱同业 为宗旨。广货业唯勤公所也是以 联合团体,讲求保护自治 开拓风气,集思广益 振兴商业,保全捐数 为宗旨和目的。这些现象反映出近代行会的作用之一是(  )

A.维持商业制度和封建秩序B.联合同业,共同发展C.推动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D.维护行业的垄断利益

7.

有文章指出,在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入侵作用的 传统的民族主义 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 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 的作用。下列符合材料中的 重要思想理论 的是(  )

A.扶清灭洋B.进化论C.中体西用D.民主和科学

8.

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抗日战争 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 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9.

右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 耳闻 但未 目睹 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 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  )

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

10.

利用漫画来描述课程知识显得更直观、生动。右列民国初期的相关漫画说明(  )

A.当时人们不关心自身利益B.近代中国无土地革命纲领C.近代中国民主建设的艰难D.民主与农民阶级没有关系

11.

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 ,这改变了 五四宪法 关于居民 自由居住和迁徙 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 二元结构 模式。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D.说明 二元结构 模式适合中国

12.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 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13.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方针。在 必须走出去 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14.

公元3世纪初,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日益接近首都的社会关系。居民逐渐分裂为三个由极复杂的成分凑成的阶级(或集团):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广大的群众——奴隶。 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 从法律角度看,这反映出(  )

A.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B.罗马法是专制统治工具的本质C.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D.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

15.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 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 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

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16.

彼特拉克说: 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 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 据此可以得出(  )

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17.

观察下图。下列对作者在书名中所用 海上囚徒 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这种贸易中的奴隶都是各国的犯人B.海上航行时不服从者被囚禁在船舱C.奴隶贸易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D.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缺乏基本人权

18.

在宪法形式上,英国 有宪制而无单一的成文宪法 ,其宪法 成分复杂,包括法律文件、判例、习惯法和惯例等,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 。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  )

A.繁杂性B.权威性C.随意性D.灵活性

19.

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其根本原因是(  )

A.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着重大缺陷B.无产阶级缺乏经验,无法取得胜利C.当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D.工业革命进程受阻,经济发展缓慢

20.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种怀疑、反思批判意识和以具体的经验事实与严谨的逻辑推理代替似是而非的经院思辨,以明晰的自然定律代替神秘的宗教启示的理性主义精神产生了。 此处 科学 的典型代表是(  )

A.经典力学B.蒸汽机C.量子论D.相对论

21.

由下表可推知(  )
(注:农庄农户当时分得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个人经济主要指宅旁地经济)

——据《俄罗斯研究》

A.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个人经济发展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C.个人经济是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依靠D.一战的爆发深刻改变了苏联的经济结构

22.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 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 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 。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

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

23.

观察下列对比数据。这些数据体现出(  )

发达国家

人均GDP(美元

发展中国家

人均GDP(美元

美国

28740

印度

390

英国

20710

尼泊尔

210

德国

28260

巴西

4720

法国

26050

秘鲁

2460

瑞士

44320

埃塞俄比亚

107

世界平均:5130(《世界发展报告》1997

A.西欧国家主导了全球化B.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C.全球化使贫富分化加快D.世界经济收益两极分化

24.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正在日益减少,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可以推断美国(  )

A.知识型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B.非生产人数占劳动力的大多数C.人们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D.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25.

有学者指出,继20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 老死不相往来 。这一评论(  )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向往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C.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D.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二、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为了加深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某同学尝试列出了下面的公式:
决策的出台一三省会商+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皇帝批示
这个公式表明三省六部制下的决策是由多个部门和皇帝共同参与的。
运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决策的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 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三、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我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形成于20世纪初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出现 了 留日热 ,1905年留日学生猛增到8000多人,1906年又上升到1万多人。在 留日热 的 影响下,也有少量的留美生、留欧生出国深造。
材料二 第二次留学潮和第一次留学潮间隔仅10年左右,就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 这次留学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当然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的发展。1925年,美国的外来留学生约7500多人,中国留学生则多达2500多人,占1/3。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 劳工神圣 式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蓝图;许多青年认为法兰西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梦想到法兰西去实际体验一下。1926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600多名。他们基本上是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旨在为中国培养革命栋才。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两次留学潮出现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留学教育的不同影响。(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 界制造品生产中心,大量廉价的工业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世界 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反省实行了100多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贸易保护。
材料二 《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先后实行,造成欧洲各国频繁的关税战,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1846年《谷物法》的最后废除,使英国彻底实现了自由贸易。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权。至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中,总结些应对当代国际社会各国间贸易冲突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如何应对提供启示。 (比如:政府应具备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协作中求保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雍婷婷《浅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贸易政策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历史上贸易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及其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贸易政策调整的认识。(3分)

2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大蒙古国时期,推行成吉思汗确立的分封采邑制。这种 裂土分民 的分封采邑制,使大蒙古国、内部实际上存在着许多国中之国,彼此各自为政,设官分职,大汗不予干涉。 随着蒙古势力的南下,中原地区也被分封得七零八落。1236年秋,窝阔台汗 诏以真定民户奉太后汤沐,中原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责戚 。投降蒙古的一批金朝将领,也纷纷据地称雄。这使中原出现 自一社一民,各有所主,不相统属 的局面。 凡事干其城者,各遣断事官自司。 他们不仅 擅自征敛 ,而且 私置牢狱 。广大人民怨声载道,哭诉无门。
忽必烈即位后重用史天泽, 置之相府,授以政柄 内立省部,以杜绝政出多门、斜封墨勒之权。外设六道宣抚司,以削夺郡县官吏世袭专擅之弊。给百官俸禄,使在官者有以自赡,而得保清廉之节。 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下令实行一种州县官调动的政策,即所谓 迁转之制 。至元二年, 罢州县官世袭 ,并任命了一批有远见的官吏,如以张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 击豪强,黜脏吏,均赋役
(1)根据材料,概括分封采邑制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忽必烈的调整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蒙古族政权实行的分封采邑制。(7分)

30.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代表作。该书认为国家是人民协商的结果,人民有权掌握国家政权,法律是共同意志的表现,人民的主权是不能出卖、让渡和分割的;指出人民的意志是主权者,政府是共同意志的执行者,为了防止行政权以私人的意志篡夺人民的意志,人民必须定期召集大会进行监督。《民约论》思想宣示了一个原则: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这是天赋的权利。国家则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

——摘编自《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

材料二 1762年《民约论》一出版即遭禁止,卢梭被迫逃往瑞士。但他的民主理论很快风靡世界。一个多世纪后,《社会契约论》来到了近代中国,国人从卢梭著作中得到的最大启迪是,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如果罪恶政府限制人民的天赋自由,人民应以革命的手段推翻这样的政府,恢复其天赋自由。

——据《<社会契约论>对后世的影响及历史地位》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 协议 所指代的内容,并对其作简要分析。(7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民约论》的影响。(8分)

3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这种国力已经很明显,立即使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过去,欧洲几乎一直划分为两大敌对阵营,其构成依来自这个或那个有约国家的危险或威胁性的国力而变化。今天较之往日,领导权更增加了强国的意义,提出一种抉择:不是华盛顿,就是莫斯科。第三世界的中立国,以及这些超级大国的盟友或卫星国,只不过是他们所经受的这部历史的目击者;它们的作用不过是在天平的各方添加极其有分寸的重量,故而问题在于,同控制它们一样,超级大国也是在诱惑它们,吸引它们,让它们保持忠诚。

——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二战结束后 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 的依据。(9分)
(2)根据材料概括超级大国确立世界领导权的根本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世界领导权的争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6分)

3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年1月20日)又记: 而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自始设立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竭其志意,推究辨(通 )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于是两党相持之局,一成而不可易,问难酬答,直输其情,无有隐避,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
推原其立国本末,所以持久而国事益张者,则在巴力门议政院(Parliament)有维持国 是之义,设买阿尔(mayor,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馀年终以不敝。 圣人之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德者,专于己者也,故其责天下常宽。西洋治民以法。法者,人已兼治者也,故推其法以绳之诸国,其责望常迫。

——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1891年郭嵩焘去世。严复写了一副挽联: 平生蒙国士之知,而今鹤翅巍髭, 激赏深惭羊叔子;惟公负独醒之累,在昔蛾眉谣诼,离忧岂仅屈灵均?

——严复《严复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认为英国长盛不衰的原因。(9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严复评价中 惟公负独醒之累 的理解。(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