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7.2016届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9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28 浏览数:184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 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 这反映了(  )

A.贵族政治渐趋瓦解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 反身而诚 ,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3.

唐代有这样一个案例,甲于乡里率家属籍贯名田,乙告甲是贾人,犯令没人田。甲诉云:无市籍,不伏。这表明(  )

A.均田制是加强专制的主要手段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控制C.商人的社会认可度明显比较低D.租佃关系得以迅速发展

4.

《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 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这说明(  )

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5.

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A.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B.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

6.

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 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 ,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法主张可能是(  )

A.立宪法、改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7.

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出现的两种工厂组织结构简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近代工厂(  )

A.生产分工更加细密B.社会保障制度完善C.未能摆脱封建性质D.管理体制趋于科学

8.

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 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 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 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 。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 东方化 新孔学 的旗帜。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9.

1935年初,国民政府向苏联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军事协定的建议。不久,蒋介石对外宣布: 日本要谈判,我们应当同他进行谈判。 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以上做法和言论(  )

A.旨在扼制日益壮大的共产党武装力量B.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C.反映了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的战略思维D.避免了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10.

毛泽东发文称: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 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1.

1959年9月外交部和中联部送来了苏联经济学硕士格洛托夫所写的《论集体农庄所有制的发展前途》一文。毛泽东看后批示: 此人根本不研究马、恩、列思想,并且连斯大林公社必定是集体农庄的高级形式这一观点也否定。总之,作者认为公社无论何时都是有害无益的。 毛泽东这一批示说明了(  )

A.中苏两国的国家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恶化B.苏联学术界与其政治价值观相背离C.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的办法被中国指责D.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

12.

1975年3月,美国取消了中国艺术团访美演出节目中的 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这首歌,从而使中国艺术团无法前往美国演出。这一现象说明(  )

A.美国对外政策受冷战思维影响B.文革 波及到中国外交领域C.中美关系依然处于对峙的状态D.尼克松对华政策的反复无常

13.

自1993年年中开始,国务院出台了紧缩货币和财政、保值储蓄、整顿金融秩序、实行分业经营等16条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旨在(  )

A.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B.抵制美国大规模财政赤字政策C.抑制投资规模的过分扩张D.调整初步建成的市场经济体制

14.

下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分别代表我国改革开放后(  )

A.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B.城市人口数、农村人口数C.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D.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

15.

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

A.公正原则B.自由原则C.专业化原则D.分权原则

16.

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热亚那、比萨、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不仅取得了自主,而且还控制了周边农村,发展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这些城市共和国的出现(  )

A.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B.为欧洲社会发展贡献了崭新因素C.反映了欧洲统一趋势的出现D.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政治前提

17.

1791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 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 这体现了该法案(  )

A.受到《独立宣言》精神的影响B.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C.反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D.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18.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 始因 造物主 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19.

1878年—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由于议会划给议员个人使用的时间过少,使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这一情况表明(  )

A.英国内阁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B.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全面支配C.垄断资本主义抑制了个人自由D.三权分立无法满足资产阶级需要

20.

对所谓才赋出众的人的偏爱使得其所倡导的文化成为一种奖励成功、惩罚失败的文化,国民医疗保健服务系统资金严重不足,校舍设备陈旧等问题严峻 。以上现象应发生于(  )

A.17世纪的荷兰B.18世纪的法国C.19世纪的美国D.20世纪的英国

21.

某政府一成立,立即颁布法令:宣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和罢工自由;废除一切等级的、宗教的和民族的限制;释放所有的政治犯;撤销出版事务委员会,取消书报检查;在全国各地普遍、直接、平等和秘密选举的基础上选举地方自治机关;主张革命的护国主义。这一政府是(  )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临时政府B.北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政府C.巴黎公社成立的公社委员会D.二月革命后的俄国临时政府

22.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 4%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B.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C.国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推进D.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

23.

1957年苏联撤销了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这一做法(  )

A.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B.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C.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D.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24.

在1989—1996年期间,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其平均关税水平由15. 4%下降到9.1%。这说明该组织(  )

A.促进了经济合作B.加强了对违规成员国的制裁C.形成了关税同盟D.抵制了欧美等国的资本扩张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为了寻求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受历史演化和文化结构所规定之逻辑的推动,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之于器物文明的落后,继之又认为政治制度的僵化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后搞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工艺技术以改造中国物质文化的洋务运动,和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制度文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得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失败的结论,因而又有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彻底批评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儒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摘编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亦即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长期侵略形成了鲜明对比。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 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持何态度。(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宋以降,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之势迅猛,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富庶之地,时有 苏松赋税半天下 的说法。苏州东半城以丝织等手工业生产发达著称,是丝织业、印刷业、造纸业、建材业、造船业、酿酒业等十几个行业的全国制造中心,西半城以商业贸易著称,有 天下财货莫不聚于苏州,苏州财货莫不聚于闯门 的说法。明清时期的全国市场是由三个主要商业网络所构成。一个是以长江中下游航道为干道而组成的东西向国内网络,一个是以京杭大运河、赣江、大庾岭商道为干道组成的南北向国内网络,另一个则是由东北到广州沿海的海运网络。以这三个商业网络为主轴,构成了当时的全国市场,而这三个商业网络恰好交汇于苏州地区,苏州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全国市场的中心。乾隆二十七年(1762)《陕西会馆碑记》赞叹说: 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由此可见苏州其繁盛局面已非一般城市可以相颉颃的了。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 卫星城市 的特大城市,上海当时还是上海县,归苏州府管。苏州文化是与北京文化相对,颇有特点,并且向外传播,成为周围地区仿效的对象,对明朝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亦即傅衣凌先生所说的 苏杭型 城市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傅衣凌著《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材料二 1860年,李秀成率领太平天国军队进攻苏州,知府下令放火,将繁华的城西闯门商业区彻底焚毁,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1863年12月,戈登的常胜军配合淮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苏州,在惨烈的战争中,苏州损失惨重,直到今天,苏州市(范围略大一点)的人口数仍然没有恢复到1860年以前。实际上清代中期以来相对发达的工商业城市苏州、杭州、扬州等城市在近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这种衰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到了民国初期,苏州更是衰败,街道愈来愈不整齐,房屋破败,市面愈来愈不景气,可以说是破落户的总汇了。邻城无锡所涌现出来新型民族工业更是让苏州望尘莫及,像荣宗敬、荣德生出自无锡而不是苏州。学者潘光旦说: 从今以后,有才力的人将以锡、沪、宁、镇为集中之点,而苏州将不免成为一个忙人游散之区,老人休养之地,死人埋葬之场。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说: 苏州有一个最坏的性情,便是懒惰,他们注重享受,衣食住各方面很讲究,以至只能守着老家,不能向外发展。这实是数千年历史积累而成,也是农业中高度文化的必然结果。所以极不适合于这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这真是苏州人的危机。

——摘编自何一民著《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傅衣凌先生所言“ 苏杭型 城市发展道路 。(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苏州衰落的原因及对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启示。(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麦迪森的估计,从1500—1998年,全球GDP增长了136倍。1998年的世界GDP总量是1870年的30倍。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世界经济的表现又明显优于以往任何时代。1998年世界的GDP水平相当于1950年的6倍,年增长率达到3.9%。与此相反,1820—195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6%。而1500—1820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3%。假设按0.3%的年增长率要使世界GDP翻一番需要350年。然而20世纪后半期以来,很多国家发展速度让人惊讶,美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在不到30年,日本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产值就翻了一番。很多发展中国家常常在7~10年的时间里就能实现产值翻番,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探讨影响全球GDP演变的关键因素。
(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 禹刑 。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吕刑》。春秋时期出现了《刑鼎》、《刑书》、《竹刑》,战国时期魏文侯命李悝制定《法经》,秦朝时被发展为《秦律》,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命萧何参照秦律制作了《九章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其中曹魏的《新律》和北朝的《北魏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 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 理不可疑 ,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公元5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英国生活着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到7世纪初,先后建立起7个国家。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法律碎片本质上都是习俗,尤其是百户法庭和郡法庭,都宣称习惯法的裁决是从习俗中产生的,这种习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所具有的弹性和可接受性。大部分的法律与商业财产的变动有关。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被他的邻居认定有罪时,他将通常受到若干经济惩罚,同时还需上缴给政府一定的罚款。如被他人杀死,则罪犯必须按照法律赔偿被杀者人身估计价值。具体的数目则由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一个国王的估计价值是30000先令,大主教为15000先令,一般主教为8000先令。百户法庭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判决应该通过百户区所有自由民的同意。法庭可以根据他人保证宣告被告无罪,条件是必须找12个亲戚或关系密切的邻居来为他的誓言作证。国王阿尔弗雷德10世纪统一英国,发布三个法令,但是否能得到执行,还是有赖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同意。当然这种原始的法治传统观念发展成英国的普通法,再转化到现代英国的司法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和英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的主要区别。(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法制建设所产生的共同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