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1.2016届 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27 浏览数:237

一、单选题

1.

我生不有命在天 一语,见载于《尚书·西伯戡黎》,此语乃殷大臣祖伊深感周邦对殷王朝已构成巨大威胁而奔告于纣时,纣对祖伊说的话。它反映出殷商时期(  )

A.天子成为君主称号B.存在君权神授观念C.纣王权威受到质疑D.萌发天人感应学说

2.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加强对岭南地区管理的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  )

A.地方上开始设置郡县B.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C.地方长官实行世袭制D.全国实行郡国并行制

3.

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

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4.

在清代,科道官分工对在京各衙门的政务进行稽察,除军机处和十五道本身无人监察外,其他各衙门均受稽察。据此可知,清代科道官拥有(  )

A.行政监察权B.建议国事权C.辩明诉讼权D.官吏考核权

5.

有的学者认为, 罗马国家与法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社会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一方暴力无条件地强加于对方的命令。 这突出反映在(  )

A.智者学派的形成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颁布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完成D.苏格拉底服从法庭判决被处死

6.

英国学者斯宾塞称议会主权为 伟大的政治神话 ,他明确指出:”过去,自由主义的功能在于对国王的皇权加以限制。今后,自由主义的功能将是对议会的权力加以限制。 英国出现这一情状是在(  )

A.英国两党政治形成后B.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后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后

7.

有学者评价说: 它给世人的启示是,拼搏进取的精神结合民主法治的信仰,可以推动一个新生民族从孱微易折变得坚不可摧。 该学者在此评述了(  )

A.《权利法案》颁布的作用B.1787年美国宪法诞生的价值C.《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D.法国1875年宪法诞生的意义

8.

陈旭麓: 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

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B.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C.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9.

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  )

A.建立了自己的政权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D.在中国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0.

近代有人用漫画再现了中国面临 亡国灭种 的险境(参下图)这一情状出现受到(  )

A.鸦片战争的刺激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C.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11.

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 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 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

A.武昌B.东京C.南京D.檀香山

12.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13.

1934年12月,贵州黎平县政府门口墙上出现过一副漫画:一个大地球,上有中国地图,旁边有一个蒋匪军官用刺刀将地球切成两半,旁边注有 出卖祖国 四个大字。这副漫画见证了(  )

A.八路军发动民众积极参与革命宣传活动B.红军长征途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革命宣传
C.贵州人民痛恨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D.民众讥讽蒋介石 九·一八 事变实行不抵抗政策

14.

在渝期间,毛泽东在回答 共产党要不要另起炉灶 的问题时表示, 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灶里不许我们造饭 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 。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倡导和平建国B.缺乏抗争国民党的实力C.强调自身独立自主的必要性D.不敢公开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15.

1998年弗·拉扎尔夫人曾慨叹: 在150年前曾经是使整个世界沸腾起来的 ,而150年以后的今天,它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这里所说的 指的是(  )

A.《权利法案》颁布B.《共产党宣言》发表C.巴黎公社革命爆发D.俄国二月革命发生

16.

下表反映了前苏联(俄罗斯)民众对十月革命影响的民意测验变化表,这说明前苏联(俄罗斯)民众对十月革命(  )

                        时间

项目(%)

1990

1997

2004

2006

开辟了俄国各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23

23

30

30

给予了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26

26

27

28

阻碍了俄国社会发展

1

8

1

9

对俄国来讲是个灾难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6

A.基本否定B.基本肯定C.随着苏联解体而认识模糊D.随着时间推移在认识上趋于理性

17.

毛泽东指出: 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 ,并强调 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 。毛泽东此番言论(  )

A.肯定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作用B.奠定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C.背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不利于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的提出

18.

1967年周恩来主持召开 怀仁堂碰头会 ,叶剑英指出: 上海夺权,改名为上海公社,这样大的问题,涉及到国家的体制,不经过政治局讨论,就擅自改变名称,又是想干什么? 这主要反映出(  )

A.文革 遭到有效抵制B.叶剑英反对上海的夺权斗争C.周恩来支持上海的夺权斗争D.文革 肆意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19.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总纲第二十八条修改如下(参下图),这一修改(  )

A.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B.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C.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

20.

2015年春节前后,持续近两年的所谓香港 占中 事件,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各界民众的反对下终于自行沉寂了。这表明(  )

A.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一国两制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D.香港回归后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21.

这次会议的一个显著成效,是中国在此后几年内迅速地同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舞台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及周边邻国,而是扩展至广大的西亚北非地区了。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B.周恩来旗帜鲜明地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C.形成 上海共识 有利于亚太经贸交流与合作D.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新型国家关系

22.

尼克松总统曾说,中美两国人民可以来往,结果只好批准该代表团(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此,中美人民重新开始了往来;小球是毛主席打过去的,门打开了。这反映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显著特点是(  )

A.民间往来推动官方交往B.地缘关系变动橇动中美两国走近C.经贸往来推动中美政治坚冰融化D.毛泽东打开了中美外交关系的大门

23.

苏联和美国之间的 冷战 ,是两国竞争地缘政治利益的结果。苏联曾尝试将其地缘政治利益延伸到美国的后院,由此引爆了(  )

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柏林墙 危机D.古巴导弹危机

24.

英国学者杰夫·代尔刊文指出,当前美国国内有种声音, 奥巴马的罪过,主要有两点:一是他处理对外事务的风格过于胆怯;二是在他总统任期内美国开始从其在世界各地的势力范围撤退 。这种声音诞生的背景是(  )

A.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动摇B.奥巴马统治违背了宪法的精神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逐步增强D.美国国内不满奥巴马的外交软弱

二、材料阅读

25.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式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 祖制 家法 ,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 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16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 大一统 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这个时期,实现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成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公民总数大约4万人。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在此期间,议事会每天需要通过抽签产生一名主席。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赌徒掷出某个点的概率都要大。还有陪审法庭,它让雅典30岁以上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摘自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古代中国与雅典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利弊。(8分)

26.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曲青山《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8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中国两个战场之间的主要不同。(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评价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国内学术界基本上还没有开展对新中国外交史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后,中外关系史研究工作重新启动,并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呈现出蓬勃发展、丰富多彩的局面。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外交,选取适当的研究方法和角度无疑是重要的。大致来看,国内开展的中国外交研究工作有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一是事件描述,二是现象归纳,三是外交政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于 冷战 时期中国外交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间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成果的理论色彩和思辩性不够,外交档案和文献的开放严重不足,研究状况的不平衡及研究的重复等等。

——摘编自马荣久《冷战时期中国外交研究综述》

据新中国外交史的相关史实,对新中国外交史的研究方法及其努力方向进行探讨。(说明:研究方法探讨的角度可一种或多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