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7.2016届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354

一、单选题

1.

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 民水君舟 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  )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2.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 职能性官职 ;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 品位性职类 。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 (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秦汉 以吏治天下 ,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B.魏晋官僚 士族化 ,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3.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 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4.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 。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叛乱 。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 叛乱 ,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5.

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 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 ;(二) 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 。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  )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6.

下图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

年份

中国的出口

中国的进口

1972

32

60

1975

156

304

1980

1059

3755

1985

3865

3856

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7.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B.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
C.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D.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

8.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 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9.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 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 ,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10.

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和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  )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11.

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 俾斯麦香肠 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 俾斯麦帝国宪法 。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德国具有明显专制主义传统B.俾斯麦获得肯定有其必然性C.俾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D.德国统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12.

1798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结婚及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 节制生育、提高质量 为中心的 新人口论 。下列有关马寅初 新人口论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与马尔萨斯的 人口论 有着明显区别B.针对建国初期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提出
C.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D.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

材料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6分)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7分)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2分)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统治者在同治年间(1862—1874年)的所谓 武功 文治 。这一时期中国文士集团 文以载道,六经皆载道之文也。故言文者,必权与于经 ,由于传统的价值标准的影响,忠君的士大夫在任何特定时期都不得不满足于清帝所给的回旋余地。经世派中人物,凡是不能适应地主阶级在所谓 治世 的新需要的,或是在适应地主阶级在所谓 治世 的新需要中反应迟缓的,往往被罢官以去,不再叙用,或者是屡罢屡用,沉浮宦海。因此,官场中的领导者们奉行中庸之道,对内妥协,对外防守。

——摘编自郭文菁《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比较》

材料二 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犹如 秋老虎 最后的炎热一般。尽管如此,同治中兴却标志了力争恢复旧秩序,并开启一个新秩序的大胆而又相当成功的努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治年间 武功 文治 的具体表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分析 同治中兴 的进步性。(7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五条 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第五十五条 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第二款)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
第五十六条 枢密顾问依枢密院官制规定,应天皇之咨询审议重要国务。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 第一条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意志为依据。
第三条 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第九条 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四十一条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第五十五条 对有关议员资格的争议,由两院自行裁决。但撤销议员资格,必须有出席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的决议。
第六十五条 内阁按照法律规定由其首长内阁总理大臣及其分国务大臣组织之。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1946年《日本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近代以来形成的两种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宪法对日本的影响。(6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朱贵生 王振德 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6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康熙以宽仁治人,晚年勤躯已倦,吏治十分腐败。当考官,收孝廉的钱;当军官,吃空额,捞军饷;收捐赋,火耗加到三成以上,几乎到了 人人顽劣无耻,个个面目可憎 的地步。雍正 以义正之 ,冷面冷心,痛加整顿,这就得罪了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欠亏空,得了个 抄家皇帝 的绰号。安插密探巡访民情官隐,建立密折专奏制度,落下个怀疑诛忠的恶名。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动了官绅地主的钱袋子,触了 官怒 。文字狱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落了个好谀任佞的恶名……雍正的丑恶形象在这些官员、读书人的 口诛笔伐 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套用他自己的话讲,正所谓: 做事易,成事难;成事易,守事难;得名易,保名难;保名易,全名难。

——江天一《圆明居士如何成为雍正皇帝

材料二 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

——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分析雍正帝施政的背景,并概括其经济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与康乾盛世的关系。(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