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8.2016届 江西省名校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29 浏览数:195

一、单选题

1.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 身之使臂 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这表明(  )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2.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3.

明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日 请开市舶,易私贩(走私商)为公贩(合法商人)”。同年,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这表明(  )

A.封建经济已经具有开放性B.海禁 政策在当时已无积极意义C.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D.当时政府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4.

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 自心 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

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5.

意大利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声称: 佛者,天主所生之人,天主视之,与蚁正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朝后期天主教传播的特色是(  )

A.借助了中国的传统文化B.贬低佛教的地位和影响C.以儒家思想形式为载体D.借助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6.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里的 荒唐言 反映出(  )

A.《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B.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

7.

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 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 这表明乡官制(  )

A.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B.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C.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D.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

8.

抗战期间,八路军宣传部门给日军战俘送去樱花图片,上面写道: 远海那边的故乡,樱花正盛开,家中亲人盼你生还,而不是挂着勋章的骨灰盒。 这一行为(  )

A.有利于瓦解日军的战斗意志B.表明武士道精神已趋于衰落C.极大改变了中日力量的对比D.表明大部分日军有思乡情结

9.

据某研究成果显示:1918~1936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1914~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由此推断(  )

A.民族工业 短暂春天 说法值得商榷B.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C.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D.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史实

10.

丁贤勇教授认为: 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一方面改变着传统城乡经济格局、经济发展模式;另外一方面也影响着、推动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这表明近代交通(  )

A.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B.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步伐加快C.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较为广泛D.有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11.

毛泽东强调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时讲到: 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 材料意在说明(  )

A.人民政协已没有存在的必要B.人大与政协职责应各有侧重C.政府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度D.国家要放弃多党合作的制度

12.

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 半外交关系 。这种 半外交关系 (  )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13.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14.

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 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表明(  )

A.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B.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C.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D.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

15.

下面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表(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  )

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D.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6.

《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部分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  )

A.推动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B.既具有保守性又具有进步性C.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D.其制定打击了守旧贵族势力

17.

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些认识(  )

A.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B.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C.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D.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18.

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慰藉,并且濒于绝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但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向往它、期待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这表明(  )

A.伏尔泰给启蒙运动带来消极影响B.法国启蒙运动逐渐误入歧途C.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D.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

19.

美国独立以后,各州对外贸易政策因利害关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十分混乱,各州越来越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和发展美国经济。这表明(  )

A.美国此时尚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B.邦联结构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落后
C.各州就制订相关法律已达成一致D.各州都渴望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为大势所趋

20.

1859年,英国财政大臣柯布登前往巴黎游说英法两国签署互减关税条约。拿破仑三世对柯布登的建议非常赞同,但法国工业领袖及其政治盟友却抵制自由贸易,最终在1860年拟定了英法商约约定互减关税。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  )

A.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B.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C.英法经济交流准则的确立D.世界金本位货币体系发展

21.

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 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 恩格斯意在说明(  )

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22.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 货币也重要 ,把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经常性手段,同时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认为通过政府干预才能加快经济的恢复。这反映了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  )

A.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B.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特点C.凯恩斯主义占主流地位D.仍然倾向于 自由放任 政策

23.

苏联的对外战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走出国门后才发现,他们生活的 社会主义天堂 简直无法同 资本主义地狱 相比,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苏联人民的这一发现表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B.新经济政策无法恢复国民经济C.斯大林模式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斯大林模式弊端已经暴露出来

24.

东欧一家报纸在德国总理访问时说: 我们放弃十字架(欧洲对外侵略的象征),我们期待投资。只有一件事情才能不被跨国公司支配,就是不被跨国公司投资。 以下对该观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东欧主要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B.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与意识形态无关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D.跨国公司阻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25.

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它本身得以广泛传播,此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这反映出牛顿力学(  )

A.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B.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C.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D.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秦朝统治者实行 上本除末 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业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家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 市籍 ,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 户籍 。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同时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成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 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 不佐国家之急 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成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 以赀 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秦、汉两朝抑商的手段及其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943年3月, 商统会(汪伪政府机构)”成立,之后不久,适逢上海米价猛涨并带动了上海物价飞涨,汪伪政府认为这次涨价与投机者囤积居奇有关,而且棉纱布及棉花原料的投机交易最为严重。同年8月, 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 成立,着手办理棉纱布收买事宜,办事处组织对上海市所有的针织厂和商号所存的棉织品进行稽查,对其中41家所存的华商棉纱布予以查封,靠这种强买强卖的做法,日伪收买了大量的棉纱棉布。按当时市价,20支蓝凤纱每件为4万元,而强收价格为1万元。这种强制征购使上海出现两大问题:(一)布店全体失业,无以为生,(二)市民预购尺寸之布而不可得。

——摘编自潘前芝《沦陷区战略物资统制》

材料二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烧杀抢掠的硝烟尚未散尽,一支特种兵应运而生,这就是专以征服中国民心为主要任务的宣抚班。宣抚班有专门编制,正副班长均由日本军官充任,班内成员则统称为宣抚官, 宣抚官 中有的能写会画,有的巧言善辩,有的则懂得医疗。宣抚班成员须经日本人严格筛选,一旦经过筛选即可出任各种伪职,捞到不少油水。宣抚班打着种种充满温情色彩的 宣抚 旗号,企图尽量使沦陷区百姓淡忘对入侵者的敌视和仇恨。日本宣抚官夜濑不逢曾记载: 我们拼命的费尽口舌,其效果也不及如此。

——摘编自王龙《日军宣抚班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 成立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 宣抚 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军侵华带来的影响。(3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巩固和完善其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如普选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 主权在民 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法治机制等。虽然民众无法对国家权力实现真正控制,但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形成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和秩序、提高国家管理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材料二 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环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总结之遗产。此次实验虽有其重要意义,如普及了民主观念,实践了民主操作,但最后的结局并不成功。

——摘编自汪朝光《辛亥革命开启共和时代:民主政治实验需实力支撑》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 西式民主实验 的具体表现。(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建设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这些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须特别提到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近代世界科技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12分)
(说明:可以就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科学发展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