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等各有解读;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一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
“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关注的核心问题,当今的世界确实比冷战时期复杂得多,但2014年不是1914年,把现在简单地与1914年相比较,认为现在与一战前的情况相似,担心重演一战的悲剧,不符合实际。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左凤荣《2014不是1914:战争不应是政治的继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
“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的和平为何更为持久。(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