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9.2016届 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5 浏览数:121

一、单选题

1.

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把 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 立嫡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 门当户对

2.

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这主要体现了(  )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3.

为探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某同学搜集的史料如下图,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4.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

5.

19世纪60年代设置于总理衙门之内的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以及后来设置的海防股都是以古所未有的机构承当古所未有的业务。它们莞连同文馆、总税务司,在传统官制外另成一种系统。这表明(  )

A.清朝外交向近代化转变B.自强的洋务运动正式展开C.清政府加强对海关的管控D.对外贸易开始被英国控制

6.

据统计,1872~1913年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 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土地主 。上述现象研究的视角是(  )

A.偏重用政治因素解释经济现象B.用过头的方法描写历史的真实C.社会阶层的划分决定经济发展D.研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

7.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其主旨是指五四运动(  )

A.开启了近代中国一场思想启蒙运动B.对传统伦理观念给予了最致命打击C.成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8.

1938年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和西北工业建设计划》,提出以四川、云南、贵州和湘西为主要地域,开发新的工业基地。1936年,大后方有大小工厂427家,新设68家,1938年新设218家,1940年新设575家,1941年新设862家。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

9.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苏格拉底此语的观点是(  )

A.管理国家如同抽签雇人B.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C.城邦治理不需专门技艺D.轮番而治合乎公平正义

10.

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 因信称义 ,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了人只要信仰上帝, 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 的新理论。旨在(  )

A.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B.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C.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D.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11.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国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这实质上表明(  )

A.德皇拥有绝对的实权B.德国民主政治不完善C.德国的议会是虚设的D.德国的封建残余浓厚

12.

恩格思在评论17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 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在意大利、法兰西还是那伐尔,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他所描写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聪明的教书先生、可爱然而古怪的妇女们的故乡,merry England(快乐的英国)总之,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 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拜伦B.巴尔扎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清是中华人口急剧增长的时期。明代人口官方记录最高为6千万,但估算实际应该已达1亿,明末可能已达l亿5千万。明清之际,战乱频仍,人口有所耗减。到清代升平日久,人口又迅猛上升,康熙末年(18世纪20年代)又达1亿5千万,18世纪末,人口增至3亿,而到1840年,人口已到了4亿。人口如此迅速增长,说明当时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条件改善,另一方面,清代实行 摊丁人亩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等政策,使人民不再因为逃避赋役而隐匿人口,人口统计数字比较确实,也是人口数目增加的重要原因。
人口的增加对资源形成了压力。在清代反映为地少人多,粮价腾飞,使乾隆皇帝(1711—1799)也为之忧虑,而且他还注意到,粮价本应随着年成丰歉而涨落,可是现在却一直上升,有涨无落。人口学家如洪亮吉(1746—1809)也指出,物质资料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口(游手好闲者),教育普及程度下降,成为产生社会动乱的根源。要解决这种矛盾,洪亮吉认为或者是水旱疾疫之灾使人口减少,或者是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但他并没有找到解决人口与资源矛盾的根本办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表1 1650—199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

欧洲

美国和加拿大

拉丁

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百万

1650

100

1

12

2

100

330

545

1750

140

1

11

2

95

479

728

1850

266

26

33

2

95

749

1171

1900

401

81

63

6

120

937

1608

欧洲

美国和加拿大

拉丁

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

1650

183

02

22

04

183

606

100

1750

192

01

15

03

131

658

100

1850

227

23

28

02

81

639

100

1900

249

51

39

04

74

583

100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人口发展的特点和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 科学热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重要性。(12分)

时间

科学热表现

19世纪末

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说名、数、质、力四者皆科学也,其公例通理,经纬万端,而西政之善本斯而起“

20世纪初年

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把科学列为必修课;创办各类科学杂志,如《亚泉杂质》、《科学世界》等,揭载格致算化农商工艺诸学科

辛亥革命后

组织各种科学团体,如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华要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其中1914年成立的科学社及其期刊《科学》月刊,曾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

据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探讨 科学热 的兴起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有名的 考成法 ,规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门,凡属应办的公事,都要根据事情缓急,立定期限办理,设置文簿登记存照,依限办完注销。又另造文册二本,一本送六科(六部的监察机关)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一本送内阁查考。若地方抚(巡抚)、按(巡按)行事迟延,则部院纠举;部院注销文册有弊,则六科纠举;六科奏报不实,则内阁纠举。明朝本有考核成宪,但念旧因循,虚应故事,已成空文。张居正的为政方针是: 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 强公室,杜私门 。考成法实施以后,法必遵行,言必有效,一时大小官员皆不敢玩忽职守,一切政令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往昔因循苟且之风为之一变,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摘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吏治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张居正吏治改革。(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