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6.2016届 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99

一、单选题

1.

中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
①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 ②3—5世纪 ③8—10世纪 ④14—16世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 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 。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

A.生产力水平低下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3.

唐代李翱在《复性说》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凡人只要 妄情灭息 ,才能 本性清明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B.发明本心,致良知C.人性本善习远D.人人皆可以为圣

4.

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 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5.

胡适说: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 科学 ……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 破产 的宣告。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B.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C.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D.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6.

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 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 《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 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 由此可知(  )

A.新政没有实际成效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C.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D.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

7.

下图为《20 世纪编年史图鉴》中某一时期的东亚地图,图中分别以黑、白、灰色标示了三个不同政权。这幅地图最有可能编印于(  )

A.日俄战争后辛亥革命前(1905—1911年)B.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
C.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D.内战爆发后新中国成立前(1946—1949年)

8.

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9.

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雅典(  )

A.民主政治更加理性B.民主政治已被破坏C.人文主义思想产生D.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10.

下表是英国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单位:千吨)

年份

铁路钢铁

机器

18451849

1291

49

18501854

2846

86

18561860

2333

177

18611865

2067

227

18661870

3809

249

18701875

4040

441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持续增长B.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C.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D.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殖民地半殖民地

11.

有学者在评论苏联某五年计划时,称它是 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 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 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 。 实施这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是(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12.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 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  )

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C.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春秋时,戎狄 妄侵 华夏,夷夏之别更为严格。当时民族矛盾尖锐、各诸侯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内诸夏而外夷狄 等思想。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如有不贡、不王,则先 修名 修德 ,即要名尊卑,动之以 ;若再不贡不王,则将 修刑 ,动用 刑罚之辟 攻伐之兵 了。
战国时,儒家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孟子等人,鉴于当时夷狄多融入华夏的现实,对四夷的看法又进了一步。他们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不再视之为未开化。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摘编自周伟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

材料二 雍正皇帝历数了明代的 失德 诸端,认为明清易代是清朝顺天应人和体道崇德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都是符合 中华 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清朝并没有自视为 夷狄 ,而是 中华 ,并且是理直气壮的 中华 。雍正皇帝的这种自信,理论上来自儒家哲学,而事实上则根源于 中外一统 华夷一家 的巨大版图。
鸦片战争以来的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执政能力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当清朝即将覆亡之时,满族统治者在《逊位诏书》提出 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这一逻辑严谨、内涵明确的 大中华 大中国 的概念。清王室将一个偌大的帝国疆域和平转让与中华民国,从而为现代中国的构建,为这个未来中国的领土疆域之完整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以后的政权,凡涉及中外疆域纷争问题时,莫不以清朝的 完全领土 为法理依据。

——摘编自韩东育《清朝对非汉世界大中华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孟的民族观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满清统治者清初和清末的民族观。(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 预测 ,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

图景类型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两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典型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俸禄制伴随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起来。秦代是第一个全面实行俸禄制的大一统王朝,但秦代工资差别相当大, 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 。西汉俸禄制主要袭自秦代,高级官员与低级官员之间的待遇过于悬殊,大多数汉代官员的收入不高,导致汉代官员腐败。汉宣帝接纳张敞、萧望主张,提高低级官员的薪俸水平,这次 增禄养廉 的改革是比较成功的。王莽篡汉之初,进行高薪养廉改革,初衷虽好,但靠增发货币,反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官员收入每况愈下,贪污腐败不可避免地加剧起来。东汉王朝受战乱和灾荒影响,财政状况不断恶化, 减百官俸 ,推行薄俸制。汉桓帝时因对武陵蛮的战争,一度停发百官俸禄,清廉官员大都陷入穷困之中。
历史证明,薄俸甚至无俸,对王朝来说总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实行俸禄制度,从短期看,因为兴革之举会导致官民一时不便,但从长远看,对国家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一改革从制度上堵住了百官肆无忌惮地抢夺民众财产的渠道,百姓负担实际上是大为减轻了。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秦汉时期俸禄改革的因素及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俸禄改革的影响。(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人权派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胡适、罗隆基等一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 五四 后,中国各种思想搏击争鸣,自由知识分子办报办刊传布思想,各种论争不断。1928年8月,国民党宣布 军政 告终, 训政 开始,党国体制及蒋介石的权威地位初步形成。此时国民党内反蒋力量将 民主 等原则高高举起,与人权派所追求的 民治 人权 宪政 形成了呼应。同时,上海出现多个商业团体组织请愿团,要求国民党中央实行民主。
从实质上看, 人权运动 乃十足的 宪政运动 。但由于实力弱小,他们不具备从事实际政治运动的实力和条件,只能幻想国民党自上而下推行宪政。
人权运动在精英知识界掀起波澜,但广大民众却充耳不闻,实际成效也微乎其微。国民党对于人权派不断采取封杀手段,始终没有实行宪政。一直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宣布由 训政 进入 宪政 ,结果是演出了一场滑稽剧,最后被赶出大陆。

——摘编自袁刚、邓博宇《人权论争与国民党的训政、宪政》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人权运动的内容并简析失败的原因。(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土耳其境内的黑海海峡,是俄国进入地中海的必经之路,也是其他大国从海上侵犯俄国的主要通道,但一直处于土耳其的掌控中。海峡问题是俄国外交三百年里最重要、最复杂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1936年苏、英、法、土等九国就海峡体制缔结条约,承认了海峡的中立和苏联黑海舰队在此的弱势地位。
20世纪30年代末,欧洲局势的发展使土耳其成为大国新一轮权争的重要对象。经过各大国一系列的角逐谈判,苏联想控制海峡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二战爆发后,土耳其在德苏之间保持中立。
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已确定了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基本方针,不准备就此与英美进行详细谈判和交易。土耳其认为苏联在海峡问题上的目标就是使土耳其孤立于西方,最终被纳入苏联影响下的附庸国。1945年7月土耳其政府照会英美,正式就海峡问题向两国提出援助请求。苏联期望的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政策被彻底否定,苏联随即中断了与土耳其的缔约谈判。苏英美在土耳其的强硬对抗已成不可逆转之势。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已接受了在土耳其和伊朗的新重大利益,中东冷战的战略边界由此划定。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1953年,苏联宣布放弃对土耳其的所有要求。

——摘编自梁强《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黑海海峡问题(1939—194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土耳其争夺黑海海峡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5年后苏联解决黑海海峡问题的途径及影响。(8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唐僧取经的典故,由于明朝《西游记》的渲染,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尽人皆知的故事了。《西游记》突出地描写了唐僧的宗教热诚和旅行艰苦方面,至于学术成就,根本没有提到。不止如此,唐僧的性格,如《西游记》所描写的,忠厚老实,优柔寡断,偏听偏信。但历史人物的唐僧是虔诚的佛教徒,是非常坚强的,勇敢的,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百折不回,是个仁慈、厚道、博学多能、辩才无碍的英雄人物。

——吴晗《杰出的学者玄奘》

材料二 僧玄奘,(隋)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广阅博览,接触了各派佛教经典和理论著作)。尝谓翻译者多久有讹谬,帮就(想去)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深通佛学,擅长辩讲),所在必为进释难(宣讲佛经,参加辩证会),蕃人远近咸尊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注:古之西域包含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

——《旧唐书玄奘传》

(1)根据材料概括小说与历史记载中唐僧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僧西游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