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4.2016届 四川省资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06

一、单选题

1.

《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 无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维莠(yǒu,杂草)骄骄。 据此可以推知(  )

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D.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

2.

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 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需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 。 作者强调的是(  )

A.专制主义的来源B.中央集权的特点C.政府重视水利兴修D.小农经济的缺陷

3.

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 其行在孝悌忠信 其职在洒扫应对 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 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 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 这折射出顾炎武(  )

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

4.

容闳,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847年赴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60年底他来到天京,向干王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学制,办洋务等七项建议。1863年湘军主帅曾国藩也接纳了他,并委以重任,其部分主张转化为现实。这反应出(  )

A.三人阶级立场基本一致B.洪、曾为增强实力网罗人才C.三人对时代主题有共识D.容闳为理想而放弃道德原则

5.

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赫胥黎原著直译文:在生物界,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

严复译文与上文对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  )

A.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B.真实地反映了赫胥黎的原著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D.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

6.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种 尝试 (  )

A.开始创建中国人民军队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C.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D.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石

7.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这一认识(  )

A.确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B.受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影响C.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D.彻底打破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

8.

《尚书》记载: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

A.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C.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D.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9.

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 俗语学校 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少部分学生进入 拉丁学校 学习,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出佛罗伦萨的教育(  )

A.摆脱了宗教束缚B.由学生经济条件决定C.办学模式非常成熟D.具有人文主义理念

10.

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商人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加快;工业家将资金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融入土地阶级。当时英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社会普遍存在贵族情结B.思想的进步落后于经济的发展C.土地承载了社会政治价值D.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已形成

11.

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 现代化 等同于 资本主义化 ,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理论上突破了这一认识。这一突破(  )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B.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C.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 六条问事 ,重点监察强宗豪右和郡国长官。东汉光武帝把御史的官署从皇宫里搬出来,并入兰台(收藏和管理宫中典籍的机构),名义上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三国时曹魏的御史台脱离了少府,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唐模仿隋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御史台本部,处理台内日常事务)、殿院(在宫廷举行重大仪式时纠察礼仪)和察院(主管弹劾百官),监察机构进一步完善。明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突出了唐代察院的职能,说明御史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同时设置六科(有点像今天监察部的派驻机构),对中央主要部门实施对口监察;六科直接对皇帝负责,监察机构又得到加强。

——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色》

材料二 孟德斯鸠: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据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材料三 政治制度,其实是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文明程度去配合的。……它不可能在街头市井的吵架中诞生。规则虽小,背后却是漫长积累的文明。

——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趋势。(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是如何从制度建设上防止权力滥用的?(12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全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在权力监督方面与古代中国相比有何进步性。(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的时间称作为科学兴盛期。下列图片是研究者根据统计数据制作,它揭示了科技中心与社会革命、产业革命的关系。
科技中心转移与社会革命                                   科技中心转移与产业革命

——据周程《科学中心转移的数理分析》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两个要素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该问题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仁宗诏:“(西京)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 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著为式。 (即 侍丁 制度);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岁以上,且 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 ,可以 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 (即 权留养亲 制度。)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口发放钱米。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南宋《新安志》载,新安 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 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根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 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 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 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

——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

(1)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896年8月,《时务报》创刊,梁任总撰述。先后写了六十多篇文章,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898年9月,改革失败,到日本。深入研究了卢梭的自由思想。 民权兴则国权立 ,提倡 破坏主义 ,赞同 摧倒数千年之旧物,行急激之手段
1903年,游历美洲。 吾游美国而知共和政体,亦不如君主立宪之流弊少而运用灵也。 中国实行共和制度,无异于自取灭亡 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1911年,认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是 天祸中国 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1912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为袁出谋划策,组织 进步党 ,宣传国权,限制民权。
1915年8月,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时,他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吾实不忍坐视此辈鬼蜮出没 。9月《梁任公与英报记者之谈话》: 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两者既无所择,则毋宁因仍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的政体于其上,此吾数十年来持论之一贯精神也。 1916年后,宣传立宪道路。

——据《梁启超全集》等

(1)依据材料,简述梁启超政治思想 的过程。(6分)
(2) 有意志与选择能力的人类,……根据自己认定的思想目标来创造历史。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梁启超在多变的表层下仍展现出一定的不变之处 (学者黄克武)。你怎样认识梁氏思想的变与不变?(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冲绳岛是距离日本本土仅340英里的岛屿,冲绳岛战役,是在琉球群岛中冲绳本岛进行的一场战役,英文称为“Typhoon of Steel”,日文称为 铁雨 铁暴风 ,这些代号代表战斗之激烈程度、火力之密度及盟军参战之战舰及车辆的庞大数量。
从1945年3月18日美军航母编队袭击九州开始,至1945年6月22日冲绳岛战斗基本结束,历时九十六天,其中在冲绳岛上的激烈战斗就有八十二天之久。日军包括 大和 号战列舰在内的16艘水面舰艇和8艘潜艇被击沉,约4200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日本海上和空中力量被彻底消灭。美军有32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其中有13艘航母。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万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盟军遭受的人员伤亡亦超过8万人。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这是美日两军在太平洋岛屿作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也是最后一次战役。
此次战役,日军十万守军,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海空兵力和地面部队,在近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三月有余,显示了日军抗登陆能力之高,战斗意志之顽强,使美军深刻意识到对日本本土的登陆将遇到更加激烈和残酷的战斗。

——据百度百科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冲绳岛战役的背景、特点。(8分)
(2)分析该战役与日本投降的关系。(7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1930年召集成立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
邓演达1927年2月-6月的一些讲话: 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农民的解放。 中国被压迫的农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国的革命,就应该有代表这百分之八十以上劳苦民众要求的实在性。 鼓励农民要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勇敢起来投入斗争,将来必可造就一个农民世界 当前革命进程中要解决两个最大问题,即农民问题及土地问题。
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邓演达把 平民革命 的领导责任托付给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第三党)。邓演达充分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反对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把希望寄托于具有投机性质的 策反 上。主张实行 耕者有其田 ,却不同意中共用强力手段解决土地的办法。
国民革命失败后出现了十分奇特的现象:中共的反思和探索具有极大的盲动性,犯了严重的 倾错误;但由于坚决搞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第三党所进行的 平民革命 遭到挫折。随着邓演达的不幸遇难(1931年),第三党受到极大挫折,它的一套正确的理论和主张更难付诸行动。

——据《邓演达历史资料》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邓演达与毛泽东在该时期革命思想的相似之处。(7分)
(2)分析邓演达为首的第三党理论和主张未能成功的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