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与其周围地区,以及与一般
“非中国人
”的关系,都带有中国中心主义和中国优越的色彩。中国人往往认为,外交关系就是向外示范中国国内体现于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相同原则。因此,中国的外交关系也像中国社会一样,是等级制的和不平等的。久而久之,便在东亚形成一个大致相当于欧洲国际秩序的中外关系网络。我们更愿意称它为中国的世界秩序。
——摘编自费正清编《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 (1)材料一引文的作者认为传统中国的世界秩序有哪些特点?(4分)
材料二 古代中国并无专门主管外交事物的中央主管官署。鸦片战争前,主持对外事物的主要机构是礼部、理藩院。1861年1月,中国第一个正式办理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诞生。1901年7月,因《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虽然其与总理衙门没有本质差别,但已与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外交机构——外交部近在咫尺。(编者注:中华民国成立后,将清朝外务部改组为外交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外交部逐渐确立和完善。)
——摘编自杨晓梅《近代中国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抗拒与适应》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外务部建立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些外交机构建立的认识。(8分)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使各国正在成为更加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在继承新中国外交六十多年形成的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摘编自王毅《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们应该继承哪些
“新中国外交六十多年形成的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
”?(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