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6.2016届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4 浏览数:220

一、单选题

1.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 野人 ,秦汉时称 ,魏晋时称 田客 部曲 ,宋元时称 农户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推行

2.

《荀子·礼论》记载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在此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3.

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 政策推行

4.

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B.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C.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D.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

5.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工过细B.利益内耗C.管理僵化D.外部竞争

6.

亚里士多德说: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这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反映了雅典(  )

A.奴隶不受宪法保护B.缺乏法治精神C.公民权利受到抑制D.民主存在欺骗性

7.

15世纪早期, 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 这反映出(  )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8.

近代一位评论家曾说: 谁能想到15世纪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背后竟隐藏着改变世界历史的非凡力量 。对 非凡力量 理解最恰当的是(  )

A.中国瓷器大量传入影响欧洲艺术发展B.蕴含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思想解解放C.借助艺术形式与手段,反对宗教权威D.直面社会矛盾,审视与批判社会现实

9.

1789年,有学者说: 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 。材料反映了(  )

A.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的利益B.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逐渐丧失C.英国宪政的实质是王权专制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10.

工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共同影响着劳动分工的社会性别化。 女性缺失技术竞争力的观念 成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有些女性看来 进入技术领域 是对其女性身份的威胁。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没有冲击到传统社会观念B.加剧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C.导致了技术竞争的加剧D.加强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

11.

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

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12.

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公里

41712

27461

10424

10424

占总里程比例

463%

305%

115%

115%

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13.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 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这反映了孙中山(  )

A.对民主政治的担忧B.对太平天国的惋惜C.对革命思想的反思D.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14.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 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

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5.

自1926年到1939年,苏联的城市人口翻了一倍多,其增长率美国需要30年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需不少于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达到。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大战影响了欧美各国人口增长B.苏联工业化促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C.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城市人口增长较慢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使欧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16.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据此阐述正确是(  )

A.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B.井冈山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个探索过程

17.

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 共同一致来打日本 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

A.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B.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C.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D.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

18.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材料反映了(  )

A.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面貌B.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发展C.解放战争时期边区建设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

1969年尼克松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这反映了(  )

A.美国对外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B.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C.美国的军事重心开始转向欧洲D.美国全球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守

20.

新中国实行各版护照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 本护照前往下列国际和地区有效 改为 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 一边倒 外交政策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中外交流频繁,因私护照增多,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1.

邓小平说: 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 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 越革命。 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 邓小平的这段话(  )

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22.

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 异类 ,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着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 法国制造 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这反映了(  )

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过程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

二、开放性试题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西方近代化进程比较
分析上表,提取中西近代化不同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三、材料阅读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动力的供应。
材料二 斯文登是英格兰西南部一座小城,19世纪初期因两条运河在此交汇而迅速崛起,19世纪中期因铁路枢纽而更加繁荣,是英国著名的 火车城 。到20世纪,斯文登的运河基本丧失航运作用,60年代英国最后一辆蒸汽机车在该城出厂后,铁路产业也沦为夕阳产业,市民纷纷远走他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振兴城市,市政府把斯文登按发展方向划分为7个重点区域,有高科技园区、大学城研发区、交通枢纽区、市中心商务区等,很快让斯文登焕发活力,21世纪,斯文登被英国媒体评为最具生命力的城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乡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文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