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1.2015—2016学年度 湖北省荆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9 浏览数:146

一、单选题

1.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 。永定俗谓: 白头哥,坐地叔 (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 ,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A.违背人伦礼仪B.不利于社会进步C.重视尊卑贵贱D.有利于凝聚宗族

2.

梁启超认为: 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了 部落政治 的举措是(  )

A.实行分封制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郡县制

3.

唐科举进士科就现实政治发问,学子易揣摩准备,难辨优劣弊端而改考诗赋,出题无尽。某人凭诗: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举高中。可见唐朝进士科考试(  )

A.注重智力测验心理测试B.关注考生政治理论水平C.很难选到德才兼备人才D.重点关注社会风俗习惯

4.

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局面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扩大统治区域B.缓和蒙汉矛盾C.加强控制地方D.发展地方经济

5.

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 由此可知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  )

A.特务机构控制在皇帝手中B.特务机构监督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C.特务机构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镇压人民D.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6.

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田契中有某人 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 等文字。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C.实现了 有田同耕 的理想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7.

1900年西方国家发行了《迎接龙的挑战》的明信片。下列对该历史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势力深入长江沿岸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D.中国开始被卷人世界市场

8.

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在许多刊物中以《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等文章来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  )

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9.

辛亥革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强调(  )

A.必须继续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帝制B.政治革命的彻底性和长期性C.要从思想上肃清旧的封建思想D.要用马克思主义彻底改造中中国旧的思想

10.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 该材料可说明(  )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11.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 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

A.义和团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12.

1943年秋季,为悼念某位抗日将领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参加本次抗日的军队隶属于(  )

A.八路军B.新四军C.国民革命军D.东北抗日联军

13.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A.实事求是B.搁置分歧C.独立自主D.因地制宜

14.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15.

下列四幅建筑物的图片中所反映的政治内涵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16.

伯利克里说: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

A.民主的广泛性B.决策的科学性C.程序的复杂性D.公民集体参政

17.

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 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 。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公平和公正C.谨慎履行契约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丘吉尔概括说: 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材料中英国下议院 长方形的结构 凸显出的政治内涵是(  )

A.通过争鸣与对抗实现理性决策B.长方形结构比半圆形结构方便C.标志着英国政治制度的成熟D.有利于议会更好地通过决议

19.

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 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  )

A.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B.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C.中央与地方间分权制衡D.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20.

俾斯麦设想既能保持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1871年帝国宪法加以定型,最终形成德意志新体制。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21.

公社委员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白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 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

A.未接管法兰西银行,财政困难B.委员们具有 公仆 意识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D.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2.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 分歧 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 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23.

当今世界,有人认为存在 新冷战 。那么,新旧 冷战 的基本共同特征是(  )

A.美国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欧洲成为争夺的前哨阵地C.美国交替采用对抗和缓和政策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24.

在中日两国的某项文件中有这样的条目: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该文件内容(  )

A.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B.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C.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亚太地区关系的缓和D.解决了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

25.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二、材料阅读

2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苦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时的讲话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以为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 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 九二共识 ,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时的讲话

(1)请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2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 适当的方式 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2分)
(3)结合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并指出 九二共识 的内容。(6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 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 也就跟着改变……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三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对选举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作了具体规定。某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没有逐户进行无记名投票,绝大部分选票是原村干部及其家属代填的。村民认为,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要求重新选举。县人大指出,该村选举违反了选举法和村委会组织法,责令重新选举,并对相关人员依法进行了处罚。该村再次选举结果,原 落选 村委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 中国模式 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 增量民主 的办法, 增量民主 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 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 社会主义民主 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 孔子的公共伦理 ,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 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中 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 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从哪些方面保护村民的民主权利。(3分)
(3)依据材料四、五,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发展。(8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 三大原则 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枫、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 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 的重要特点是什么?(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5分)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2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55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同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如果新中国在台湾海峡扩大战争,美国将使用核武器。

——根据人民解放军战史整理

材料二 1955年是世界历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新解放的非洲和亚洲人民召开了万隆会议,要求加快和推广非殖民化。此后不久,美苏决定不再限制联合国接受新会员国,这项决定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两大战胜国在原则上仇视欧洲殖民帝国。苏联的意识形态提倡人民解放。美国支持非殖民化,因为它本身就是非殖民化的最早期结果。除了这个感情原因外,美国还想乘欧洲之危机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欧洲帝国的结束》

材料三 1955年5月5日起,联邦德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苏联和东欧成员国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并终于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 转折点 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转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