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4.2015—2016学年度 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9 浏览数:114

一、单选题

1.

小成语大文化。成语 游刃有余 舍生取义 守株待兔 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有关,即(  )

A.道家、墨家、儒家B.墨家、儒家、法家C.道家、墨家、法家D.道家、儒家、法家

2.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

A.两者统治思想不同B.都是加强中央集权需要C.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不同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3.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这段话属于(  )

A.天人感应 B.心学 C.程朱理学D.朴素辩证法

4.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而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却指出: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认为(  )

A.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叛逆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心学泛滥导致明朝灭亡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5.

智者学派运动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核心思想内容是(  )

A.强调追求真理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C.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D.提倡人性,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6.

从这个时代起,我国以及整个东方文明,逐渐从世界上领先的、繁荣的地位而转向落后与衰落,西欧则从这时逐渐超过了东方。 引文中的 这个时代 这时 是指(  )

A.12—13 世纪B.14—16 世纪C.17—18 世纪D.19—20 世纪

7.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亚里斯多德开创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启蒙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这些科学家和思想家主要遵循的原则是(  )

A.实验性B.自然性C.历史性D.革命性

8.

在世界文明史上,唯独中国汉字一直沿用至今。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下列对汉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B.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C.既 音美 形美 D.由象形文字逐渐发展为表音文字

9.

盛唐诗歌 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 这一诗歌风格中成就最大的是(  )

A.李白B.王维C.杜甫D.白居易

10.

郑板桥喜欢画兰。观察下幅郑板桥的兰画,它主要反映了郑板桥(  )
画中题诗:东风昨夜发灵芽,一片青葱一片花。益植盆栽殊可笑,青山是我外婆家。

A.清华淡泊B.桀骜不驯C.物我两忘D.高风亮节

11.

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2015 年10 月6 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以及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发现中微子振荡的现象从而证实了中微子有质量。为研究中微子最先奠定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

A.普朗克B.爱因斯坦C.玻尔D.达尔文

12.

19 世纪20—30 年代出现了 社会主义 人文主义 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女权主义 等词语。这些词语的出现反映了(  )

A.工业化的发展B.革命不断深入C.思想文化多元化D.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13.

梁启超说: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注:控制)”梁启超的这段话反映的思想有(  )
①革命思想 ②改革思想 ③法治思想 ④工业化思想
⑤全球化思想 ⑥启蒙思想

A.①⑤⑥B.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

14.

1919 年,鲁迅在小说《药》中写道,当时人们相信人血馒头能治好肺结核。华小栓得了肺结核后,其父亲用沾满鲜血的馒头给他治病,结果华小栓还是命丧黄泉。而人血馒头竟是由父亲从刑场上买来的革命烈士的鲜血做成的。这篇小说反映的时代病症是(  )

A.迷信与麻木B.痛苦与沉沦C.病急乱投医D.绝症与抗争

15.

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受中医典籍的启发,在青蒿中提取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05 的无色结晶体,即青蒿素。经多次临床实验,青蒿素对于抗击疟疾具有良好效果。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及其团队对我国传统中医的重大突破是(  )

A.团队攻关,持续研究B.坚持不懈,不断深入C.中医为本,走向世界D.立足科学,反复实验

16.

历史学家钱乘旦说: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 这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

A.商业发展无障碍B.商人地位高C.主要具有商业功能D.主要具有政治功能

17.

17 世纪和18 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 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18.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 三次高潮 都得益于(  )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B.欧洲列强忙于 一战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高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

19.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大期间曾表示:这次大会反映了人民的希望,建设工业。中国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搞了社会主义,如果不能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50 年到100 年的时光。这主要表明了毛泽东同志(  )

A.多快好省的建设思想B.大无畏的革命精神C.革命乐观主义精神D.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0.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 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1.

1929—1933 年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严重经济危机,但这时的苏联却完成了 一五 计划,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苏联取得这样巨大成就是因为(  )

A.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了农业集体化

22.

1970—1979 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美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迅速发展B.国家政策的调整C.出口贸易大幅增长D.世界霸权的确立

23.

胡锦涛说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会改变, 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这一思想(  )

A.缘于中美关系的全面缓和B.缘于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C.有利于改革开放D.有利于和谐稳定

24.

2015 年10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召开全体会议,与会的各国财政部长、央行行长,以及专家学者等就世界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协调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表明(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解决贸易争端B.世界银行宗旨是协调世界经济宏观政策C.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D.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休戚相关

25.

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所反映的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B.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C.知识经济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D.知识经济化和信息网络化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多层次的梯度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陈钺、汤秀莲《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富民强国之路》

材料三 从1978 年算起……,我国曾有过两次思想大解放,(一)1978 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 两个凡是 神话,拉开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序幕。(二)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触动姓 ,导致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潮流的形成。

——节选于《改革开放30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地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不同作用。(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19 世纪60—90 年代,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在中国的急剧增长,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由于中国传统势力的极其强大,企图变革的、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士大夫阶层试图在 托古改制 的旗号下,悄悄进行一场融汇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制度变革。
1840 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但却屡屡失败,无从解决这个尖锐的时代矛盾。

——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 国粹 和旧文学。

——张春海陈叶军《百年回望:历史视野中的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 世纪60—90 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试图 找到调适点 的核心主张及其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文化运动中 德先生 赛先生 这两大概念的含义。(4分)
(3)材料一、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都没有完成中国社会转型的任务。这是为什么?(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认真阅读下文(12分)
袁世凯小传
袁世凯于1859 年9 月16 日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县。1881 年参军。1882 年到朝鲜平定军乱,因战斗立功被清廷任命为帮办朝鲜军务。
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他回国,在辽东前线协助转运粮械。维新变法中,袁世凯亦是其中一员,他以一封万言条陈呈送皇帝,提出完整的改革纲领。同年12 月,他入主天津小站,用西法编练中国首支新式陆军。
1898 年9 月18 日,谭嗣同秘访袁世凯,将 围园劫太后 的计划告知,并要求袁世凯帮助。袁世凯一面假意答应谭嗣同的要求,一面向清廷告密,导致了戊戌政变。
1899 年冬,袁世凯任山东巡抚。他认定义和团为 左道邪教 ,全力镇压,使义和团在山东无法立足。1901 年袁世凯创建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1902 年,他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同时,他参与了废科举、督办新军、建学校、办工业等,筹划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
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任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南下镇压起义。袁世凯一面率军攻占汉口和汉阳,一面表达议和。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加紧逼迫清帝退位,1912 年2 月12 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3 月,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4 年秋,日本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1915 年5 月9日,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 二十一条
1915 年底,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 中华帝国 ,准备元旦登基,年号 洪宪 ,以1916 年为 洪宪元年
1915 年底,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袁世凯被迫于1916 年3 月22 日取消帝制。孙中山等人继续反袁,不久,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根据《中国近代史》和百度网站有关资料编写

请你阅读《袁世凯小传》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袁世凯的看法以及你的历史学习心得。(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马拉之死》画面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着便笺,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构图中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上半部分空无一物,空旷而幽深,从左侧射入的光线,照亮着马拉的身躯和面部,具有纪念碑似的立体感。
材料二
油画《格尔尼卡》,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的马为构图中心。画家将抽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美术作品的创作者及其所属美术流派的主要特征。(10分)
(2)材料一、二中的两幅画,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幅?简要说明你喜欢的理由。(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