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6.2015—2016学年度 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5 浏览数:131

一、单选题

1.

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

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 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当时 明道先生 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 D.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

3.

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 。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

4.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  )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5.

郭沫若曾惊叹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 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这种文字是(  )

6.

南宋诗人李清照《乌江》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反映了(  )

A.宋词豪放派特点B.宋朝社会动荡局面C.作者的爱国情怀D.两宋民族矛盾尖锐

7.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

8.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 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一 主题 是(  )

A.实业救国B.崇尚科学C.政治共和D.民族独立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变化的本质作用是(  )

A.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B.结束了封建礼教的束缚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10.

某文告称: 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该文告推动了(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

11.

有人认为以遵义会议为分水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分为前14年和后14年两个阶段,前14年初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其依据是(  )

A.领导创建了中国共产党B.提出革命最高纲领C.创立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D.开辟武装夺权道路

12.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3.

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局势时,得知一中国消息,感慨的说 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 ,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消息可能是(  )

A.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C.导弹发射成功D.籼型杂交水稻研发成功

14.

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 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一观点产生于(  )

A.智者运动B.宗教改革C.文艺复兴D.启蒙运动

15.

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它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之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的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社会契约D.自由平等

16.

启蒙思想家们 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段话的实质是(  )

A.追求理性至上B.反对一切权威C.宣扬人人平等D.维护社会正义

17.

爱因斯坦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幽默的说: 牛顿,请原谅我 ,这样说是因为他(  )

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B.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C.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D.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18.

据统计2015年 双十一 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 这说明互联网(  )

A.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B.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C.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D.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

19.

18~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作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 自然 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如 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 自然发怒 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这追求是基于(  )

A.对自然风光的热爱B.对政治现状的不满C.对理想社会的追求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20.

毕沙罗的《瓦赞村口》,在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这种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  )

A.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浪漫主义

二、材料阅读

21.

教育的发展及变迁反映了政治及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朝廷侍卫,乙等回本乡做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需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 通经致用

——钺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材料二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宣布一一—逐步改用国体文,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的改革,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也全部采用白话文。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三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1985年5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西汉太学教育的特点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白话文的首倡者及其代表作。(2分)指出推动教科书文体改革的根本因素及其客观作用。(2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如何论述教育的力量的?其理由何在?举例说明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具体措施?(4分)

22.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意)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的思想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

——张辑《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 特色鲜明 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 的原因(5分)
(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由于社会环境不同, 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 在当时东西方的不同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近代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共和救国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材料二 民主科学救国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社会主义救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概述上述三个救国方案的实践活动。(3分)
(2)任选一个方案加以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不超过200字) (9分)

四、材料阅读

24.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到中国化的深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但形式主义的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十月的风 指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十月的风 吹入我国的时间和标志?(2分)
(2)结合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2分)指出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和积极作用。(5分)

25.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 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

——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烟囱多于教堂 的理解。(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技术应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具体影响。(3分)
(3)材料三中 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 说明了什么? 经济上的隔离消失 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4)据以上材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概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3分)对于科技的利用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1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