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4227.2015—2016学年度 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4
浏览数:159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学者LA·贝克在《东方哲学简史》中谈到
“
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塑造出来的。一个中国人,不管他是佛教徒还是道教徒,他首先一定是个儒家信徒
”
。作者认为( )
A.儒家学说是宗教学说
B.儒家学说的影响深远
C.儒家学说更加深刻
D.三教合流是必然趋势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
明清两朝……构成了人类历史上行政管理井然有序、社会生活安宁稳定的一个伟大范例。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一种被称为
‘
新儒学
’
的新的儒家玄学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
”
据此判断,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新儒学( )
A.稳定了封建王朝统治的稳定
B.带有浓厚的玄学色彩
C.得到了各个阶层的拥护
D.导致思想领域的倒退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阮元在《畴人传》(我国第一部记述中国历代天文学家学术活动的传记)中指出:
“
良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
”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重视抽象规律
B.天文学居于首要地位
C.重视天人合一
D.重实践轻理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
“
花雅之争
”
,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 )
A.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鸦片战争后,
“
西学中源
”
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今天
“
采西学
”
是
“
失礼求诸野
”
,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人们学习西方的障碍
D.对维新派改革产生消极影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海国图志》中谈到:
“
立君而继嗣不贤,或至暴虐,国亦终乱,将何以善后?于是,乾隆五十四年春(1789)各省衿耆会议于费治弥亚,共推华盛顿为首,身后公举贤者更代,不世及,不及任。
”
表明作者认为美国民主选举总统的目的是( )
A.防止国家出现混乱
B.克服元首世袭的弊端
C.解决权力交接问题
D.顺应社会精英的要求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间,中国社会相应出现了六种社会思潮,他们依次是地主阶级革新思潮、太平天国革命思潮、洋务思潮、( )( )( )三个空依次应该填上( )
A.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社会主义思潮
C.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
D.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之时,总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
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说道:
“
通过它(文艺复兴),欧洲第一次被鲜明地分成有教养的阶级和没有教养的阶级。
”
说明文艺复兴的不足之处在于( )
A.造成阶级分化
B.阻碍文化发展
C.缺乏群众基础
D.造成文化断层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马丁路德在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动了宗教改革,然而他的思想和行动却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巨变,这主要是因为( )
A.
“
因信称义
”
理念已经被基督徒普遍接受
B.启蒙运动的思想深入人心
C.其宗教思想表达了当时欧洲普通教众的普遍愿望
D.
“
先定论
”
的思想广泛传播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伏尔泰在他的名著《哲学通信》中这样谈到:
“
他们由于不断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样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若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束缚了;在这个政府里,老爷们高贵而不骄横,人民心安理得地参与国事。
”
他所说的政府应该是( )
A.美国政府
B.法国政府
C.德国政府
D.英国政府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
“
互联网+”的概念,一位学者指出工业革命时期也曾经出现过与之相似的
“
蒸汽机+”的现象:蒸汽机运用于陆路交通,产生了火车,运用于水路交通,产生了轮船。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蒸汽机和互联网最重要的共性在于( )
A.工具性
B.创新性
C.实践性
D.时效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孔子学说被误解、歪曲、篡改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
始误于荀学至拘陋,中乱于刘歆之伪谬,末割于朱子之偏安。
”
谭嗣同认为,儒家的变质始于荀子,继荀子之后败坏孔学的先后有叔孙通、刘歆、韩愈、程朱。宋恕则认为,自汉以来,儒家实亡,此后的所谓儒学实际上是
“
阳儒阴法之学
”
。
——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
材料二
康有为把十九世纪末中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变法维新的思想、愿望和要求,挂上孔圣人的招牌,把孔子说成是
“
与时变化
”
、创立
“
选举
”
等制,想望
“
民主
”
之
“
太平
”
,用自己的观点阐释儒家经典,使人们相信,
“
变法维新
”
,就是遵循孔子的
“
立法
”
,孔子也就成为了变法维新的祖师。由于康有为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的孔子,奴隶制社会的孔子资产阶级化了。
……
他认识到,与其打倒孔子,反而不如神化孔子,改造孔子,为我所用。
“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于是他重搬儒术,利用当时迷信孔子的心理,把孔子乔妆打扮,拼命神化。
——万平《试论康有为变法维新的体制蓝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等维新派关于儒家学说的主要观点。据此指出这一时期维新派对孔子和儒家的态度。(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是如何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孔子?他这样做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1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机构之中,就不会有自由存在。因为人们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强制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同样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则将任人宰割,因为法官就有压制别人的权力。
如果同一个人或者由显要人物、贵族和平民组成的同样的机构行使以上所说的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后果则不堪设想。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盖机关分立,相待而行,不致流于专制, 一也。分立之中,仍相联属,不致孤立,无伤于统一,二也。凡立宪政体,莫不由之。
”
——孙中山《中华民国建设之宗旨》
现行代议制度已成民权之弩末……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西方民权政治不能做我们的标准, 不足为我们的导师,不能步他们的后尘,必须把中国改造成为驾乎欧美之上的世界上最新最进步的国家,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 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政治法律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有了这种政府机关,去替人民做工夫,才可以做很好很完全的工夫。
——孙中山《五权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的主张并说明其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的来源,并分析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的原因。(10分)
(3)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中国在社会转型中产生的一种政治思想。社会转型是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图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请举出一个1890—1915年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重大事件,并从思想文化方面论述该事件促进社会转型的表现。(1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