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1.2016届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32 浏览数:357

一、单选题

1.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2.

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 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 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  )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3.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

A.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4.

下表反映了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据此可知(  )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

支出

田租上交实物

283

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

人头税上交货币

406

徭役与兵役

2200

部分兵役,农民亲身应役,

其他以货币代役

开支

4918

以战国时期的数据为参考

2732

祭祀等

300

A.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B.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C.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D.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

5.

傅衣凌指出,唐代宰相的地域分布,关内道占29.1%,河北道21.8%,河南道20.4%,河东道14.5%,江南道占6%,均高于陇右道、山南道、淮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这反映出(  )

A.唐代文化重心已转至南方B.江南道的小农经济发展迅速C.唐代政治重心仍然在北方D.江南道的军事战略地位突出

6.

针对 ,韩愈指出:“(在这个社会里)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韩愈所说的 (  )

A.加强自身修养,实现格物致知B.排斥佛道,以纲常伦理为核心C.追求社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D.把儒学理念上升至天理的高度

7.

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

8.

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 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 。叶德辉说: 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 徐致祥认为 变人 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 一正君而国治矣 。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9.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 理性选择 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 重农抑商 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 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 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导致的
C.重农抑商 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D.重农抑商 政策是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决定的

10.

下面是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对该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地区

单位

雇工经营收益

土地出租收益

江苏南部

钱文

11261

15122

浙江杭州

银元

398

1110

广东汕头

银元

1932

3000

湖北广济

钱文

6438

13200

山东莱州

银两

1629

1360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B.封建经济解体过程缓慢C.封建统治根基牢不可破D.从专制到民主历程漫长

11.

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

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12.

中国近代史上,江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大会对于惩戒土豪劣绅,做出如下决定: 各县农民协会应与县政府、县党部及各民众团体共同组织审判土豪劣绅的特别法庭。 这一决定有利于(  )

A.配合支援国民革命B.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C.扩大秋收起义成果D.粉碎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

13.

邓小平指出,百团大战 破坏了敌人进攻重庆、昆明、西安的计划 。这一阐述(  )

A.凸显了百团大战在八路军抗战全局中的意义B.说明了百团大战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征
C.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D.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

14.

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B.三次反 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D.挥师过大江

15.

观察下面两幅图,两图表明(  )

A.中国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不断深入B.中共坚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C.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实质性变革D.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16.

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 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 。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17.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

A.说明 一国两制 得到很好的实施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18.

雅典每年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6000名陪审员,再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到10个法庭审案,以抽签方式参审案件,以秘密投票方式判决案件,它反映了(  )

A.陶片放逐法的实施B.雅典各部落轮流执政C.雅典公民大会的盛况D.雅典公民广泛参政

19.

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赋人权B.美德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D.城邦利益至上

20.

在创世时 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 亚当啊……我们使你既不属天,也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材料反映出(  )

A.神权时代的德国社会状况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C.启蒙运动时期的反对专制D.宗教改革时期 与上帝对话

21.

列宁《论粮食税》指出,粮食税, 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 战时共产主义 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这一论述表明,粮食税的实施(  )

A.促使农业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B.有利于通过市场积累工业化资金C.揭开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巩固了工农联盟,活跃了商品市场

22.

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  )

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23.

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 英国在1930年代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000万辆,1975年约有1500万辆。 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危机和战后消费需求释放B.欧洲 福利国家 制度推行C.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强力推动D.知识经济 模式快速运行

24.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 三极论 (美国、欧洲、东亚)、 五极论 (美、日、欧、俄、中)和 六极论 (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25.

有这么一类艺术家:普遍厌倦高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这类艺术家(  )

A.主张回归古代,消极避世B.崇尚自然,表达浪漫情怀C.采用现代主义的风格创作D.否认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二、材料阅读

26.

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但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朕(朱元璋)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

——《明史·外国志(吉里)》

其王知我中国宝船到彼,遣部领赍衣服等物人马千数迎接……,又差人赍礼象马迎接……金拄杖二人,接引如前礼。其王恭礼拜迎诏敕,叩谢加额,开读赏赐。

——费信:《星槎胜览》

材料二 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可能成为世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 崛起 。这 历史深层的运动 ,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一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另一则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对外政策的影响。(3分)
(2)材料二运用了文明史观论证大国崛起,试以此史观阐释英国 历史深层的运动 。(6分)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你的中国崛起观。(3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严复指出, 交通之用必资舟车,而轮船铁路,非汽不行,汽则力学之事也。地不爱宝,必由农矿之学,有地质,有动植,有化学,有力学,缺一则其事不成。而当事之人,不经教育者,无论矣 。学校中课程,必有数学、理、化、动、植诸科, 不但以其中所言,为人生不可少之智识 ,而且 可以见微知著,闻因决果……学几何、三角者,必日事于测高仞深,学理、化、动、植者,必成业于冶铸树畜也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蔡元培指出, 凡自然现象,自昔为哲学所包含者,皆已建立为科学矣。其它若社会学,若伦理学,若人类学,若比较宗教学,若比较言语学等,今日悉以归纳法治之,将自成为科学。 世界事事物物,虽然复杂,总可以用科学说明他们;科学的名目,虽然也很复杂,总可以用三类包举他们。第一、是现象学的科学,如物理、化学等等;第二、是发生的科学,如历史学、生物进化论等等;第三、是系统的科学,如植物、动物、生物学等等。

——摘编自秦英君《科学乎 人文乎: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严复科学观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关于 科学 的基本内涵。(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和蔡元培科学观的共同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
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描述如下图:
运用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对上图所示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组关系或多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上图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构建新图,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2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铜钱早在东周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后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到了晚唐至宋代不但铸币数量大增,货币制度亦趋向复杂,……晚唐和宋代货币的广泛使用给国家的币源带来了压力。……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万至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高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一需要,政府有时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或减少每贯钱的枚数,同时禁止铜币外流,并且在这一政策证明无效时,对铸币征收高达50%的出口税。政府甚至在四川、陕西等地试行铸用铁钱以在汉人与胡人之间设一道 铁幕 ,但未能取得成功。金银的使用(如金沙、银锭)一度解决了铸铜不足的危机,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很少使用这些贵重金属货币。这时出现了一种最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的货币经济是何等发达。当时政府和商人都面临着如何长途运送大量货币的问题。铜钱由于体积过于笨重而不合要求,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为解决币源压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5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纸币的背景,并指出纸币出现的意义。(10分)

30.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936年秋,共产党人首先提出开展以科学民主为内容的新启蒙运动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广泛的响应,很快形成了群众性的讨论。
1937年1月以后,进步的文化人和救亡团体,到处讨论着怎样重新评价五四运动,怎样批判地接受 五四 未完成的工作,并提出 纪念 五四 ,要开展新启蒙运动
五四 18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北平的许多报刊都出了 五四 纪念特刊,对 五四 进行重新估计和阐发新启蒙运动的意义和内容。文化团体和救亡团体召开了许多纪念座谈会,热烈讨论提倡科学民主,反对迷信愚昧和封建思想等问题。
汉夫、周扬等人经集体讨论,写成《现阶段的中国思想运动》一文。文章指出: 为了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势力,都在一个大前提下,精诚的团结起来 。对于有封建思想但反对异族奴役的人, 应采取宽容态度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启蒙运动的政治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启蒙运动。(7分)

3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945年11月20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城开庭,开始了对21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讯和判决。
苏美英法对德分区占领。在苏占区,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消除法西斯势力,铲除军国主义,实行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的措施,使苏占区经济逐渐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美国试图扶植德国,借助其物力、人力和战略地位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尽可能对纳粹战犯从轻发落,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英国延续传统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考虑自身实力,基本上追随美国,同意与美占区合并。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1947年3、4月间,美法两国同意法国对萨尔区实行经济合并的要求,从而换取了法国在对德问题上的逐步合作,法国对德政策发生了转折,最终实现了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对德处置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对德的处置给德国带来的影响。(9分)

3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叶适(1150—1223年),浙江温州永嘉人,世称水心先生,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 学术之会,总为朱(熹)、陆(九渊)二派,而水心龂龂(争辩)其间,遂称鼎足 。叶适批评朱、陆等人 专以心性为宗主 ,耳目之官废而不用,其结果只能是 舍实事而希影象,弃有用而为无益?此与孟子所谓 毁瓦画墁 何异,盖学者之大患也。
叶适曾任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礼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等官职,对现实情况了解得较为深切。著述甚多,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财政、金融、民事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崇义以养利 不抑天下之道 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摘编自郑师渠总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适上述主张出现的背景。(8分)
(2)叶适学术地位很快衰落下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衰落的原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