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1.2015—2016学年度 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48 浏览数:124

一、单选题

1.

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国家统一C.强化贵族特权D.加强君主专制

2.

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科学 指三省(  )

A.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B.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

3.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改变这种状况,明太祖朱元璋的对策是(  )

A.设置内阁B.废除丞相C.设三司使D.设军机处

4.

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 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  )

A.枢密院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

5.

假如穿越到古希腊梭伦改革时期,作为平民的你能享受到的政治权利是(  )

A.参加五百人议事会B.参加公民大会C.领取工资和观剧津贴D.参选首席执政官

6.

罗马的万民法和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相似的作用。它们都(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

7.

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 材料中的 指(  )

A.英国的 光荣革命 B.美国的联邦政府C.法国的1875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8.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 从英国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从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材料中的 中等阶级 是指(  )

A.中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C.工业无产阶级D.新贵族

9.

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指出: 其民主直到今天也不能说是真正的民主,更不用说在两百多年之前了。不过,当时其民主制尽管还存在着无数的局限性,但由于实现了对英法民主政治文化的兼收并蓄,却无疑是18 世纪末的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并且最有前途的政治制度:它不仅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英国的民主制,而且还比当时正在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民主制更富于生命力。 材料中的 是指(  )

A.德国B.美国C.俄国D.希腊

10.

《欧洲文明扩张史》中说: 从欧洲的总体看,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仍远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 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1689年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1875年法国宪法D.1871年德国宪法

11.

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耆英、伊里布、璞鼎查,即便议拟各条。 下图是拟定的 各条 的文本。在这一文本拟定前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

A.清朝官员庆幸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皇帝认为此约影响很坏不予批准C.英商为中国全境通商而欣喜若狂D.清政府与英国协定进出口货物税率

12.

战争本身到没有什么了不得之处,但这是第一次戳破 天朝 的威严门面。 这里的 战争 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3.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随后一系列的战败,使得中国日益背上了天文数字的赔款 。在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中,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数额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

14.

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华民族认同得以实现,这既有赖于革命领袖孙中山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又有赖于民国建立所形成的制度保障。 这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功绩是(  )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促进了中华民族认同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D.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15.

洪秀全主张 天下人 平分 天下田 ,孙中山提出 平均地权 。两者的相似点是(  )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主张土地国有和平分土地

16.

据资料介绍,国民党军对日战役、战斗,大小近千次,阵亡将士360万,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  )

A.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B.推行全面抗战路线C.在正面战场抗战失利D.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17.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以下史实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参加了中共 一大 B.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C.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D.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18.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说: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造成日本成为 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的史实包括(  )
①明治维新 ②黄海大战 ③南京大屠杀 ④中日建交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

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图直观地展示了(  )

A.平津战役B.淞沪会战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为落实八七会议提出的总方针而开展的斗争有(  )
①发动南昌起义 ②开展土地革命 ③发动秋收起义 ④发动百团大战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②④

21.

资本主义在开出灿烂的近代文明之花的同时,也结出了令人憎厌的丑恶之果。例如,贫富两极分化、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等。20世纪初在中国继承资本主义的善果,又要避免资本主义恶果的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毛泽东

22.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情况(见下表),中共中央决定(  )

19467

19487

人民解放军

130

280

国民党军队

430

365

A.签署双十协定B.进行战略反攻C.进行战略决战D.发起渡江战役

23.

《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说: 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 这场 起义 的性质是(  )

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工人阶级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

24.

“(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 指(  )

A.《共产党宣言》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四月提纲》

25.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 。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A.由执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B.由主持机构变为监督机构C.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D.由法律机构变为执行机构

2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此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

A.新时期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7.

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加强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发展D.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得以彰显

28.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最早作出这一规定的法律文献是(  )

A.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9.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 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

A.号召亚非实行不结盟政策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D.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30.

今天,中国已经与16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这些重要的外交成果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C.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综合国力D.外交工作者的不懈奋斗

31.

六十年前,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 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 周恩来说: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这则材料主要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A.另起炉灶 B.互相尊重主权C.求同存异 D.互不干涉内政

32.

双方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这个 声明 最有可能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1972年中日建交联合声明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33.

2009年以来,在G20伦敦峰会和匹兹堡峰会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等场合,中国领导人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同时展开了密集的会见外交和磋商活动。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4.

《两霸争雄》中说: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苏之间和两大集团之间的全球性军事对抗已不复存在,各国综合国力的竞赛将越来越突出,而且日趋激烈。世界主要国家为了在未来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都把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 这表明新旧格局过渡的主要特点是(  )

A.和平过渡B.动荡过渡C.竞争过渡D.长期过渡

35.

20 世纪的30 年代使我们吸取了一个明确的教训:如果允许侵略行为不受遏制和不遭受反对地继续下去,最终必将导致战争。美国是反对战争的。我们也信守我们所讲的话。因此,我们的不可动摇的目标必然是,使这些导弹不致被用来攻击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并使它们从本半球撤走或者消除掉。 这一教训源自(  )

A.柏林墙的建立B.朝鲜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

二、判断题

36.

【判断题】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37.

【判断题】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38.

【判断题】鸦片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9.

【判断题】《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40.

【判断题】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41.

【判断题】北伐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42.

【判断题】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上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43.

【判断题】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4.

【判断题】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认为,不能采取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45.

【判断题】下图形象地反映了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状况。《辛丑条约》的签订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

三、材料阅读

46.

古往今来,历届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有继承也有创新,效果各有千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及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所采取的配套措施。(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以及为了克服这一制度的局限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以及元朝在地方管理上采取的其它措施。(3分)
(4)根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施行的制度及其历史意义。(3分)

47.

在东西方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国家决策机构不尽相同,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的方式也不一样,反映了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选举梭伦和通过各项改革法令都必须在公民大会进行。

——《什么是民主》

材料二 美国总统与议会议员均由选举产生。美国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员组成的国会。每州众议员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二年。国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宣战权等。

——摘自《联邦宪法》

材料三 决策方式是指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综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当今中国式的决策一般是集体决策。

——骆守俭著《管理学基础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民大会的地位以及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职能的进步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雅典民主制度与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之间的联系以及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之处。指出材料二中民主政治的本质。(4分)
(3)1900年英、德两国都策划并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而封建腐朽的清王朝消极应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德两国的决策机构(或决策者)以及英国与清朝政府决策方式的不同。(4分)

四、简答题

48.

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交替变动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美苏两分天下,建构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和彻底瓦解的标志各是什么?(3分)
(2)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到除我们中国以外哪些国际力量的挑战或限制?(3分)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和世界形势各呈现什么特点?(2分)
(4)概括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