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1.2015—2016学年度 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8 浏览数:202

一、单选题

1.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重已》记载: 使五尺竖子棬,(牛鼻环),而牛恣(听任)所以之。顺也。 这证明(  )

A.牛被牵引从事劳动B.牛被用作祭祀C.牛的饲养水平有所提高D.牛与人的和谐

2.

从西汉初年开始,汉政府常常把一些豪强和富人迁徙到长安诸陵。其主要是为了(  )

A.扩大统治阶层,巩固统治B.实现黄老思想,安抚人心C.借用豪强和富人的经济力量D.抑制豪强和富人的势力

3.

唐太宗登基时户数仅有400万户左右,按照一户五口的最低标准计,人口损失近3000万。唐太宗没有像隋文帝那样把官吏派到乡村挨户搜查以增户籍,而是认了这笔糊涂账,并用律文限制子女分家,规定父母在,子女分家就要受处罚。唐太宗这样做是基于(  )

A.让利于民,藏富于民B.唐朝百废待兴,无力清理户口C.贞观之治,国富民强D.隋朝国贫民穷,江山短暂

4.

新华社记者摩纳哥电:国际展览局132次大会……投票产生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中国上海获得了举办权。这次成功的主要原因体现在(  )

A.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潜力大B.对外开放政策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上海的经济实力强大,是中国第一大城市D.上海是世界金融中心,交通发达

5.

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生产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 这反映了罗斯福(  )

A.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B.颁布农业调整法C.实施社会保险法D.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伍

6.

孝文帝说: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这表明孝文帝(  )

A.据守黄河流域B.执意改变风俗习惯C.治理中原地区D.决心迁都洛阳

7.

王安石一派新官僚,如吕惠卿、章惇、蔡确都因推行新政得到高位。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文官的选用B.王安石变法成效显著C.宋神宗支持新政D.老百姓拥护变法

8.

恩格斯说: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 ,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  )

A.废除债务奴隶制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 四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9.

荀子曰:凡兼人(让人服从)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这表明荀子(  )

A.主张以德服人B.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提倡法制D.主张兼爱,非攻

10.

黄宗羲说: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这表明黄宗羲(  )

A.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B.循天下之公C.认为决定是非的是学校D.主张学校是培养公民的重要机构

11.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写道: 欧洲自从蒙古军西侵以及前后七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传入了不少的东方新事物。 这些新事物中,最有重要意义的是(  )

A.瓷器和丝绸B.四大发明C.西方的科技著作D.工业技术与产品

12.

维新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的是(  )

A.挽救民族危机的强烈爱国主义激情B.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D.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13.

陈独秀在1917年说: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成心巩固共和政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千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B.巩固共和政体C.反对封建文化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除障碍

1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说: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O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的时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 后来抵御了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武器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马克思主义C.进化论和天赋人权D.孙中山主张联俄联共

15.

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材料充分肯定的是(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6.

邓小平说: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这体现邓小平(  )

A.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建立社会主义法制

17.

与图l信息直接相关的是(  )

A.科教兴国 战略B.863计划C.火炬计划D.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18.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A.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B.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自我 C.第一次论述人 生而平等 D.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19.

由此可见,是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的。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这话应该出自(  )

A.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B.卢梭《社会契约论》C.伏尔泰《哲学通信》D.狄德罗《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

20.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这体现的思想是(  )

A.人生而平等B.浪漫主义C.思想自由D.天赋人权

21.

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科学家灿烂如群星。科学家牛顿的科学成就是(  )

A.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C.诞生量子理论D.创立相对论

22.

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了封建教会的疯狂诋毁,同样,拥护达尔文进化论的学者也挺身而出,勇猛反击。引起这一强烈震动的是(  )

A.《物种起源》问世B.人工合成了氨基酸C.细胞学说的创立D.《自然系统》一书出版

23.

冯作民的《西洋全史》写道: 蒸汽机一发明,就立刻广泛使用,大规模的工厂一个个出现……立刻使以前的手工业完全机械化,因此那些在家庭式手工艺工厂做工的人,就都转移到资本家经营的工厂去。 这说明(  )

A.瓦特发明了蒸汽机B.欧洲产业革命从蒸汽机发明开始C.蒸汽机引起了交通运输的革新D.蒸汽机成为欧洲产业革命的原动力

24.

网络引起教育领域的革命的突出标志是:网络教育是自我教育,交互式教育。 这说明(  )

A.网络对生活方式的影响B.网络教育减少犯罪C.世界重视互联网发展D.网络的教育价值

25.

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风格的主流是(  )

A.充溢着人文主义的理想和时代精神B.批判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印象主义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西汉刘彻(汉武帝)以前,儒学虽立博士,却并不重视。当时著名儒生,有的兼阴阳五行(如贾谊),有的兼黄老刑名(如晁错),没有纯粹的儒学。刘彻初年,罢斥诸子百家,独尊儒学。这是因为统治者喜欢阴阳五行家的运命论,又喜欢黄老刑名家的专制术,同时更喜欢儒家的三纲五常伦说。原来的儒家,没有充分发挥前面那两种学说,等到贾谊、晁错,居然会融会贯通起来,适合朝廷的需要。因此,刘彻很慷慨地提高儒学独尊的地位。被称为汉朝唯一大儒的董仲舒,尽量发挥这些学说,而且归纳到《春秋公羊传》一部书里面,使儒家独尊的地位愈加巩固,议政断狱,《公羊传》都能够对付。

——摘编自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上

材料二 经学的转变、理性主义的兴起、儒家济世的政治情结、道统论的兴起以及儒家心性论的变化等,构成了儒学在唐代的兴起,这些变化对于宋代新儒学的出现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唐代儒家最后无力实现自身理论的创新与理论转型。

——洪修平《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代儒学的变化及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认识唐代儒学并指出宋代儒学的创新。(10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儒学?(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雕塑,我们的知识,总而言之,不胜枚举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创造的。越是想象,我们就越是不能不赞叹这些成果,不能不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惊异。

——摘编自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 但是罗马教廷人士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摘编自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及其突出特征。(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及实质。(4分)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4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他们说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顽固地主张 法古 循礼 。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目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6分。不得照抄材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