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4.2016届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60

一、单选题

1.

唐朝时,所有诏敕既须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共认,后盖政事堂印。宋朝台谏制, 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其他权臣以纠正焉,由此可知唐宋时期(  )

A.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B.政事堂形成民主政治雏形C.皇权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D.已有了权力制衡分权机制

2.

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数百年后,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习俗日益浓厚。这表明当时的江南(  )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C.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D.朝廷藉此强化财富思想

3.

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 功名 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 光宗耀祖 。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  )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

4.

北宋程颐说道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  )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5.

茶叶原产地是中国,开始作为奢侈品引入英国,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必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这说明(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世界贸易迅猛发展C.等级观念明显淡化D.茶叶贸易引发社会变革

6.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 指的是(  )
表2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

722

287

614

96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7.

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 维新 革命 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B.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C.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D.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8.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 复辟与反复辟斗争 问题。同时中国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支出数据不断上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学术上侧重与英法关系的研究B.文革 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果D.中美苏关系影响到舆论与外交

9.

西塞罗说: 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 罗马法的发展主要是凭裁判官审判实践和法学理论,在改造和继承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表明(  )

A.公平、正义、开放、灵活是罗马法的价值追求B.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
C.罗马法充分体现了法律公平和正义的原则D.罗马法维系帝国,影响深远,缓和了矛盾

10.

《大宪章》所涉及的权利主体仅限于僧俗贵族和自由民,而自由民只占当时人口的l4%,这表明《大宪章》在人权保障上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相比之下,《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进步性突出表现在(  )

A.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B.人权保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C.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D.英国开始通过议会管理国家

11.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 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材料表明(  )

A.华盛顿政治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建立的B.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美国有主导作用C.发达国家不会导致经济秩序不平等D.加强协商对话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12.

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

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外流现象。

时间

方式

对策

白银持续

大量外流

19世纪末

《马关条约》等

晚清政府雪上加霜,束手无策

20世纪中期

1934年购银法》等

南京政府积极应对,进行币制改革

材料二
①19世纪末,由于战争、改革和新设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②1933年,美元贬值的300%。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造成银价飞涨给中国等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危机。
③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强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
④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⑤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9分)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方面,分析美元(地位)发生数次变化的原因。(9分)

14.

所谓新政,是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革新的运动。比较著名的如中国清朝末年的新政、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等,这些新政均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社会发展有著深刻的影响。阅读关于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

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代,大箫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摘自凤凰网《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

仔细阅读目录,指出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13分)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一条鞭法 的内容是: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粮,官为分界,在役应付。 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 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但在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民间极度缺乏白银,流通的是铜钱,而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只有在交税的时候才会将铜钱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是明清延续的一大弊政,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中国赋税史··张居正改革》

材料二 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骤,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必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己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一条鞭法 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从内容方面,概括 一条鞭法 的积极影响。(9分)
(2)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并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1883年议会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规定了选举费用的最高限额及其使用范围,由选举代理人,掌握选举费用,并及时监选官汇报全部账目。对选举中的贿选、款待、不正当影响等舞弊行为严加取缔。若违反上述法律,候选人剥夺竟选资格7年,选举代理人剥夺选举资格7年。
1880年选举中,全国的候选人共支出选举费1736781英镑,1885年降为1026645英镑,1900年降为777429英镑。不过这个法律仍有很多漏洞,某些财力充足的候选人可以提前投资 培养 选区。因此法案实施后,明目张胆的舞弊行为虽有所减少,但远未绝迹。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从理论上说,英国下院选举制看起来很 完美 。 按照规定:年满 18 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种族、性别、贫富、职业,不受资格限制,都有选举下院议员的权利,选举实行一人一票,匿名投票。因此从形式上看,下院选举表达了平等、普遍、公正的原则,所有国民都参加到国家的政治进程中来了,体现着民主的特征。但理论与实践却会脱节,英国选举是个极好的案例。

——钱乘旦《 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安排上的优缺点。说明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英国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案的影响。 (5分)

17.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 人类的国王 救世主 和平王子 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吏》

材料二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

——茨威格《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众对威尔逊如此狂热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的 和平 为什么是 不完全的和平 。(6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甘地在祈祷会上被刺杀。甘地死后他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丘吉尔曾说: 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 。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 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材料二 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 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

——[印度]克里帕拉尼《甘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为何对甘地的评价不同。(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在穆斯林世界中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