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5. 贵州省贵阳市2016年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40

一、单选题

1.

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

2.

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 交子 ,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 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 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3.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题画诗写道: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体现该特点的作品是(  )

A.《游春图》B.《墨兰图》C.《富春山居图》D.《步辇图》

4.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B.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C.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D.是清朝皇帝天朝上国思想的反映

5.

张之洞认为: 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再省,则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B.便于官府监督C.带动民用工业D.临近销售市场

6.

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材料表明陈独秀(  )

A.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B.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C.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D.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

7.

下表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此表主要反映的是(  )

战争爆发时

1942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战场

中国

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

师团

10

师团

7

师团

37

师团

15

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A.日本在各战场上人员分配不均B.日本在二战期间军力严重不足C.日本认为东南亚战场并不重要D.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的主要兵力

8.

将卢梭 主权在民 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 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 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

《邓小平时代》记载: 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 “(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 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全面阐述了 一国两制 伟大的构想

10.

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雅典陪审法庭通过民主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临刑前,苏格拉底说: 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应有的效率和权威。 材料最能说明(  )

A.苏格拉底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的局限B.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导致权力泛滥C.苏格拉底的反叛精神和蔑视法律的态度D.雅典政治民主是法律公正的保障

11.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以前,议会的选举延续了中世纪的旧选举制度,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会,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材料反映当时(  )

A.英国议会已被工业资产阶级控制B.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C.英国议会政治的特色是僭主政治D.光荣革命后英国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12.

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 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 。材料从根本上反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二、材料阅读

13.

国家兴盛决定本国主权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 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摘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二 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银行特许条例》,规定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与银行部;发行部负责以1400万英镑的证券及营业上不必要的金属贮藏的总和发行等额的银行券,此后,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到1928年,它已经成为英国惟一的发行银行,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理论和业务的样板基础。1946年之后,英格兰银行被收归国有,其主要任务是按政府要求决定国家金融政策。英国人完善了银行,金融财政成为商业活动有力的推动者。在重商主义理念的引导下,英国人以少买多卖的方式获得贵金属,他们大力发展国内生产,把殖民地看作原料供应地与产品推销地,殖民地成为英国商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英国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1833年的25亿英镑和1865年的65亿英镑。

——摘自《大国崛起·英国之英格兰银行》

材料三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摘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镑的国际地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镑国际地位确立的条件。(10分)
(2)比较说明材料三中凯恩斯和怀特关于 国际经济主导权 观点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国核心地位变化的影响及其启示。(5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

阶段

演变

萌芽于战国

①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

建立于秦朝

①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于西汉

①实行刺史制度 ②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善于隋唐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加强于北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 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新发展于元朝

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②实行行省制度

空前强化于

明清

①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 ③八股取士

衰败于晚清

①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

②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份出现

分析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改革举措。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1945年,美国的 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 工程宣告竣工,开始引导人类走向以电脑技术发展为核心的信息社会。当时,美国军方机构用电脑来计算导弹飞行弹道,组织阿波罗登月计划等;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运用电脑技术遥控生产,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提高行政办公和企业管理效率;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医院用电脑进行远程会诊、好莱坞用电脑创作电影动画、建立城市交通信息化控制系统,发送电子邮件,进行远程教育等;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完成世界上第一个超文本浏览程序编写,以便每个人都可以从电脑系统取得所需要的资料,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未来目标。

——摘自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P181—186

材料二 二十世纪60年代,为防止美国仅有的一个军事指挥中心被前苏联的核武器摧毁,使全国军事指挥陷于瘫痪。1969年,美国军方开始建立一个ARPAnet的网络,链接美国的四个军事和研究用的主机,自此,互联网雏形形成。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目前,我国已拥有6.7亿网民。互联网将通讯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连接、延伸和扩展,成百上千万倍地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传送给他人,便捷地引导用户在网络上了解世界。十几年前,比尔·盖茨创办的微软公司,向社会提供只有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进行知识管理的各种软件,将最高级的知识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现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知识经济产业。互联网经济带动了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产业技术等高新产业的发展,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财富。

——摘自人教版《必修2·3·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十世纪40—90年代,推动信息革命的主体和特征。(7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互联网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简述信息技术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吾人之目的,将以改造政府,而不欲动摇国家之基础。……革命党则因现政府之腐败,并欲变更组织。 皇帝至圣至仁,虽大彼得、华盛顿不能望其项背;振兴中国非光绪帝不可。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

材料二 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立之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摘自梁启超《中国积贫追溯源论》

材料三 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今日为国民精神。

——摘自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1)比较材料一、三,分析梁启超和孙中山探索近代救国道路的两种不同观点。(7分)
(2)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梁启超和孙中山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8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18世纪的战争,使用严格训练士兵、以优势兵力压倒对方的 拿破仑战术 ,战略目的是消耗敌方的经济资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迫使敌人更快地用尽其资源,德国共对英国领土发动53次飞艇空袭,投下5700枚炸弹。1918年5月,英国皇家空军 独立航空队 对德国的工业和通讯目标投掷了500多吨炸弹,进行昼夜轰炸;1918年,协约国有8000多架作战飞机在各条战线飞行战斗。微不足道的空军在战争中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力量强大的军队,军用飞机在战场上成为一支新军。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3》教师用书

材料二 (二战爆发前夕)法国人拥有的坦克要比德国人在开战时所已经建造的全部数量还要多——其中许多都比德国的坦克体型大、装甲厚。但法军的高级指挥部却还是透过1918年的眼光来看坦克——-把坦克当做步兵的仆人,以补步兵之不足。……对于把坦克组成装甲师的工作耽误了很久。

——摘自(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一卷

材料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都把整个国民经济转上战争轨道,最大限度地动员全部生产能力、物质资源和科学技术力量。仅美国的国家投资就从1939年的54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158亿美元;美苏英德四国生产飞机61万余架、坦克和自行火炮27.2万辆……绝大部分钢材和化工产品,几乎全部的有色金属、大量的石油等等都用于生产军火装备和供应战争需要。原子弹、V-1飞弹和V-2飞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都直接用于战争。战后,一些技术先进的军事工业部门转向民用,促进了战后生产力的大发展。

——摘自张跃民、蔡翔《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战争中战略战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初期法军溃败的原因。(7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革命的影响。(8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 中兴名臣 的美称,又有 卖国贼 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欲去 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欲去 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摘自《曾国藩家书》

材料二 朝廷以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兴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

——摘自《曾国藩家书》

材料三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序,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之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本部堂奉天子之命,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

——摘自曾国藩《讨粤匪檄》

(1)根据材料一分析,曾国藩提出哪些处理家庭关系的理念或原则?概括材料一、二主张的本质相同点。(7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曾国藩的伦理观。(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