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东南亚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
师团
10个
7个
37个
15个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二、材料阅读
——摘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摘自《大国崛起·英国之英格兰银行》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摘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阶段
演变
萌芽于战国
①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
建立于秦朝
①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于西汉
①实行刺史制度 ②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善于隋唐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加强于北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 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新发展于元朝
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②实行行省制度
空前强化于
明清
①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 ③八股取士
衰败于晚清
①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
②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份出现
——摘自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P181—186
——摘自人教版《必修2·3·教师用书》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
——摘自梁启超《中国积贫追溯源论》
——摘自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3》教师用书
——摘自(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一卷
——摘自张跃民、蔡翔《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
——摘自《曾国藩家书》
——摘自曾国藩《讨粤匪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