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9.2016届 湖北省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68

一、单选题

1.

《论语·八佾》记载,子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孔子认为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B.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D.孔子推崇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

2.

清代赵翼在中曾说,汉人 上书无忌讳 多狂悖无忌讳之语 ,而 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 同时 汉诏多惧词 ,诏书中经常有 朕甚自愧 朕以无德 是皆朕之不明 等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专制皇权的自我约束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C.汉代谏官制度实用规范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3.

《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 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 这表明(  )

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4.

士人 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 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 士人从商,商人入仕 ,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礼贤下士 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B.明清之际的 士人从商 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 自强 运动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5.

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经写到: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文中 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 主要是指(  )

A.外来商品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西方各国要求自由平等通商被拒绝C.清王朝恪守朝贡贸易体制D.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的 海禁 政策

6.

章开沅在《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提出 离异 回归 的命题,强调? 离异不可忘本,回归不可复古 。章开沅所说的 离异 是指(  )

A.寻觅本民族的主体意识B.拒绝西方近代文明C.模仿西方近代文明D.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定

7.

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 乱了枪法 。当门人向他报告湖南的革命时,他对于可能的动乱,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B.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C.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

8.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然而在1992年,广东人仍然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他们亟想看到绿灯信号。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  )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9.

演说术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 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 人民主权 B.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C.智者学派的崛起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D.演说术的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环境的内在需求

10.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11.

“(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试图(  )

A.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12.

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 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 未来的砖头 ,建造 现实的工厂 ”。他认为苏联应当(  )

A.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

二、材料阅读

13.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25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图
材料二 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 特里芬难题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 特里芬难题 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 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 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 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 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 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博士的任务主要为掌教弟子,当国有疑事时亦要掌承问对。博士为在职现任官员,俸秩比六百石,博士有固定员额,西汉和东汉初俱设博士十四人。……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在教学上,规定博士要以家法上课,每经按不同家法各有专任博士一名。发展到东汉,以上要求又小有灵活。如光武帝时曾增设《左氏》学博士四人,……此外,东汉还设有庆氏《礼》和伏氏《尚书》博士。授课虽讲求家法,然亦有兼说者。如光武帝时张玄,本为《颜氏》博士,他授课时又兼说严氏、(宣)冥氏《春秋》。为了验证博士的学识、考究博士的论辩机智,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光武帝刘秀即曾 会诸博士论难于前 ;章帝大会诸儒于汉宫白虎观,以问难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皇帝裁决,连月乃罢。

——摘编自《洛阳太学》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 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 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 。陶行知说: 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 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汉博士选任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两汉严格博士选任制度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家骅与陶行知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会考制度的看法。(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 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 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1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咨议局的主要职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纳粹政权的恶行给德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在大部分德国城镇,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火车站和公共事业设施被毁。粮食供应紧张,燃料缺乏,饥饿和寒冷成了居民的主要威胁。以矜持著称的德国人,甚至会在田野里与野狗争夺一块发霉的马铃薯。通往农村的火车车厢外,常常扒满了前去觅食的逃票乘客。由于货币作用降低,买东西必须使用购货证,香烟成了抢手货,往往成为物物交换中的计量单位和不等值物品交换中的 找头 。不少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德国充满敌意,视其为不可救药者。

——据《解放日报》2012年2月2日

材料二 欧根·科贡的《党卫队国家》一书,条理清楚地向读者揭示了党卫队的真相;雅斯贝斯的《罪责问题》一书,提出每个德国人都有道德罪行和抽象罪行,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呼吁 德国人民有责任作道德和物质上的补偿 。1970年,时任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更是把忏悔文化推到了顶点。战后初期,各地的小剧场、歌舞厅、报告厅等就开始涌现,仅柏林一地就有2000多个,大多没有暖气,饥肠辘辘的参与者在寒冷中听报告、看演出,乐在其中。同时法兰克福取代莱比锡成为国家图书出版中心,各地图书馆大增,短期内数量就翻了一番。

——据《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

(1)依据材料一, 纳粹政权的恶行 指的是什么事件?如何理解其 给德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句话。(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战争再次发生。(5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 戴高乐主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 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 戴高乐主义 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6分)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