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3.2016届 江苏省镇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5 浏览数:138

一、单选题

1.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 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

2.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  )

A.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B.都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C.都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D.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3.

有史书记载: 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此农具的发明(  )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

4.

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 “(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 新事物 指的是(  )

A.草市B.交子C.夜市D.商帮

5.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杂剧

6.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称赞他是 一个为天下服务的大政治家 把进化和进步的思想、全世界都在风起云涌的思想,同中国的古典传统结合起来……领头打开了一个现代的突破口 。他批的是(  )

A.康有为B.孙中山C.毛泽东D.陈独秀

7.

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 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

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B.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8.

下面是黄安地区民谣《青年当红军》的歌词对白。
父亲: 要跟着共产党拥护苏联,打破那旧世界革命实现,建立了苏维埃人人平权。
儿子: 我今日去参军开上前线,替工农争自由夺取政权,消灭了反动派实现共产,全中国受苦人齐把身翻。 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

9.

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都(  )

A.推翻了专制王朝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改变了社会性质D.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

10.

图5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B.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C.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

11.

以下是不同时期有关蒋介石的漫画,按照其出现的时间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

12.

下列是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比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

191

15

07

69

718

1956

322

5349

73

0

71

上述数据表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

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13.

法国学者费奈隆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道: 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B.演说辩论缩短了决策时间降低了决策失误C.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浮华形式误导D.专业人士管理国家促进了雅典文明的辉煌

14.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
①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5.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 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16.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 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忆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17.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是(  )

A.允许部分企业私有化B.全面恢复私有制C.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D.禁止私人贸易

18.

下图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一战的影响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冷战 的影响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二战的影响

19.

当你出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块蓝色、这是一条粉红色、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 与此画家属于同一流派的画作是(  )

20.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造成该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

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大力发展新经济D.激发自由企业市场活力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汉初儒生)即便对先秦儒家所追求的那个浪漫柔情的美好世界同样地执着,如果不想被历史和现实无情地抛弃,他也不得不清醒地面对眼前冷酷的事实。……既然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只有改变世界观。

——毛圣泰《董仲舒对儒学的法家化改造》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春秋繁露》等

材料三 董仲舒……开启了儒家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儒家有什么不足?(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中哪些继承了先秦的儒家思想?(2分)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儒家思想?(2分)在此基础上概括指出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产生的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儒家思想在先秦和汉代的不同地位说明了什么?(2分)

22.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                      项目

1760年以前

17611796

17971820

发布圈地法令

208

1482

1727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英亩

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 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 圈地运动 的有利因素。(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3分)
(3)概述材料三中关于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 的两种观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合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 侵略一反侵略 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传统一现代性 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国的不同影响。(6分)
(2)你赞成材料二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7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24.

二战后,国际格局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 冷战 ,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 安全 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 友好 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 安全 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 冷战 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 文明的冲突 。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 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 安全 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作出了哪些调整?(5分)
(3)据材料三概括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1分)结合 冷战 后的相关史实举2例佐证福勒的观点。(2分)

25.

海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 一带一路 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材料四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 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海上丝绸之路 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 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这一 海路 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手段有何不同?(2分)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评价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2分)
(3)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战略的国内国际背景及价值追求。(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