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7.2015—2016学年度 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30 浏览数:141

一、单选题

1.

字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在《尚书》中开始出现。到了春秋时代,这个字的使用率比较高,其基本意义都是爱人。孔子继承了仁的本意,并将它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的思想出现于上古时期B.儒学的创立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结果C.孔子之前,中国没有人本思想D.的思想被当时社会普遍接受

2.

有人在评价诸子百家某一学派时说: 事事那样想得开那样机智和通透,几乎可以通向宇宙笼罩四极,那种极度的出世,也真的有些可怕。我们感觉不到……感情——也许它是更内在的、变形的? 这里评价的学派应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3.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解释 这个字的写法:王这个字,三横中间一线,就是通天地之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万物人民,这一竖把三者接通起来就是王了。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

A.孟子B.董仲舒C.李贽D.王夫之

4.

唐朝武则天崇佛,唐武宗灭佛,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尊儒术。这四个实例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思想服务于政治的需要B.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C.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D.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5.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呼! 这一思想的最大特点是(  )

A.否定程朱理学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君主立宪D.强调经世致用

6.

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 天工人其代之 开物成务 ?之义 。材料表明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

A.重人伦,轻自然B.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C.重视科学实验D.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

7.

下图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幅康熙书法作品,从书法形体上看,它应属于(  )

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

8.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物我合一 。这表明他们(  )

A.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B.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C.主张绘画要注重写实D.艺术风貌奇特,不拘成法

9.

宁穿破,不穿错 、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分、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这体现了戏剧的表演特性是(  )

A.综合性B.写意性C.程式性D.虚拟性

10.

《椅中圣母》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圣母形象的顶峰。该画的人文主义特点主要表现在(  )

A.画风规模宏大雄浑壮伟B.充满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C.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温情D.作品体现了圣母的神圣、庄严、神秘

11.

古代希腊文明萌芽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下列言论体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是(  )
①知识即美德 ②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人非工具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人类社会的 第三大定律 最早发现于(  )

A.古希腊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13.

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囚禁狱中的国王路易十六曾感叹: 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其言论导致外国对法国革命的干涉B.伏尔泰提出社会契约论,冲击了封建统治C.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反封建更彻底D.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4.

下列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成果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国启蒙思想为牛顿力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日心说 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③伽利略被誉为 近代科学之父
④ 生物进化论冲击了 神创说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5.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曾预言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材料中将取代 蒸汽大王 的应是(  )

A.煤炭B.石油C.电力D.核能

16.

莎士比亚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下列各项与其风格特点一致的一项是(  )

A.雪莱B.拜伦C.列夫·托尔斯泰D.贝克特

17.

近现代艺术史上对某一美术流派的风格描述如下: 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 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 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 。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18.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

19.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 。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的主流是(  )

A.中体西用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

20.

学者季羡林认为,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 拿来 ,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 拿来 。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这里 心的部分 是指(  )

A.外国先进的科技B.外国的思想文化C.外国的政治制度D.外国的生活方式

21.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版本的修正。下列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
③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2.

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说: 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非常好的战略著作在日本是没有的。日本特资方面和科学技术方面都优于中国,武器优越于中国,但没有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 。材料中的 战略著作 应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D.《论持久战》

23.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不少报纸全文转载。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 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 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 。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 百花齐放 之势B.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 名存实亡

24.

近年来,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迅速崛起。2016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下图)及其团队的 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 研究,获得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成果还入选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且位居榜首。在量子世界里,人类最早的突破是在(  )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5.

郭沫若鉴于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墓石拓片的书体与兰亭序笔迹迥殊而断定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所写,而高二适则举出种种可靠事实,认为兰亭序的确出于王羲之手笔。当时毛泽东主席支持打这场官司,认为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主席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百花齐放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D.为人民服务

二、材料阅读

26.

下列材料均摘编自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以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为发展。孔子的学生,有父子同来受教的,有贵族,有平民。有的很穷,有的很阔。亦有些不是好出身,不务好行业,但经孔子教育,都变为学成行尊,出类拔萃,显于当时,传于后世的一批人物。
材料二 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授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材料三 宋代特矫唐弊,公私教育皆特盛。当时所谓书院,亦渐由私立变为公立。宋初有四大书院,皆不由政府创建,其后乃如僧寺,亦受政府赐额。书院又称精舍,精舍之名,其先起于东汉儒家之私门授徒。其后僧侣所居亦称精舍,最后理学家讲学又用此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太学生考试的主要内容。(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主要教育成就?理学于宋代兴起,指出其主要派别。(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级高名望的人物之一,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蕞富有智慧的人,对此他解释道,神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不是自以为是。马克思称他为 哲学的创造者 智慧 的化身。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三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格拉底哪一著名哲学追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是“ 哲学的创造者 智慧 的化身 。(4分)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靠信仰生活 ),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2)材料二主要表明路德的什么思想?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联系?(4分)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的理解。(4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二千多年 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 法学和经济学。郭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4分)
(2)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4分)

2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启用商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目的在强国,而非富民。随着改革的深化,秦国对全民、全军和经济的动员能力越来越强,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 秦国梦 正在一步步逼近。然而,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 核心价值观 ,要想 从胜利走向胜利 ,结果可想而知。

——王立新《商鞅改革何以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4分)
(2)材料二认为商鞅改革 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 ,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分)

3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下面的图画是根据一幅在1921年刊登的漫画而绘画的,该漫画题为《国庆的新希望》:图中身上分别写着「南」(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和「北」(北洋军阀政府)的槌手,左右两旁手持大槌。(参考李忠清、杨小民编《漫画时政》)
(1)上述材料和漫画,反映出中国曾参与哪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发起原因和内容跟中国有什么关系?(8分)
(2)分析漫画,在该次会议上,中国能否如漫画绘示达到 中华民国国际飙升的 新希望 ?为什么?(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