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2.2016届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5 浏览数:133

一、单选题

1.

(B卷)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

2.

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顺应时势,铸刑书于鼎,公布于众。公元前452~451 年,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牌上,分布于罗马广场。由此可见(  )

A.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C.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D.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3.

(A卷)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 中国的马丁·路德 。主要是因为二人(  )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

研究表明,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 商人出现亏损时,政府常常要 优商 恤商 。但历代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反映了(  )

A.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B.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了农民地位

5.

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6.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 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原则

7.

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 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 这反映出(  )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8.

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  )

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B.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C.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D.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

9.

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

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过程

10.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  )

A.个性化B.规范化C.网络化D.国际化

11.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就职演说中说道: 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 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 里根讲话的主旨是(  )

A.赞成凯恩斯经济学B.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D.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2.

1955年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

A.去殖民化B.政治中立C.经济独立D.区域集团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美国是以英国移民为主建立起来的国家,100多年的移民使英国血统在美 国建立时占有最大比重。学者王寅在《19世纪美国的英国移民研究》中指出: 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不久,英国人移民美国的潮流重新开启。第一个浪潮开始于二十年代,并且由于英国的动乱而持续,直至1842年达到顶峰。40年代后期刺激了又一股英国人的移民潮流,并于1854年达到顶峰。第三次,也是数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潮开始于1879年,延续至1893年经济萧条时期。这一时期英国产业工人到美国后几乎没有遇到歧视,很快在东部和西部城镇找到凭他们手艺就业的机会。美国移民委员会一度发现,较之其他移民,英国移民更多地从事他们在国内时期的相应工业。在一些重要产业,如采矿业中,英国工人从事高收入、有技术的工作,出现了煤矿、铁矿等企业中的领班、监工、经理和专家,甚至矿主。
关于移民的动机,早先的历史学家认为对外迁移主要是受到英国本土人口的压力、 社会经济出现的困境等推力作用的结果。20世纪中叶以来,一些历史学者开始认为对外迁移固然是受到推力的作用,但是拉力的因素,即移民目的地对人们的吸引力,也相当重要,不能被忽视。
材料二 人口过剩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据统计,从清朝乾隆六年(1741 年)到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一百年间,人口从1.4亿增长到4.1亿,增加了187.8%。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趋于解体,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失业和半失业的过剩人口,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社会危机。
面对这一现象,梁启超曾提出如能采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地力, 虽生齿增数倍,岂忧饥寒哉? 薛福成主张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签订合同,订立协议, 许其招纳华工 。孙中山指出,一方面, 沿海沿江烟户稠密省份,麇聚之贫民无所操作 ,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另一方面,西北和蒙古地区,都是 土旷人稀,急待开发 ;还有 中国现时应裁之兵,数过百万,生齿之众需地以养 。所以他提出 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衡之,则移民实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 。1918年出版的陈长蘅的《中国人口论》,认为 今日之中国不能以民众为可恃,而应当力求国民品质与能力之增高

——李永芳《中国近代人口管理思想述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移民潮出现的原因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14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人口管理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人口思想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11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年代

省数

道、路数

州数

府、国

侯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

——

——

——

36

不详

西汉平帝(1—5

——

——

13

103

1578

东汉顺帝(126—144

——

——

13

105

1180

隋大业五年(609

——

——

——

190

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

15

——

328

1573

宋宣和四年(1122

——

26

288

——

1234

元朝

12

183

——

97

1425

——摘编自历代《地理志》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变动 不变 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 变动 不变 的具体表现。(12分)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此时的南宋,内部问题多多, 士风日下,吏治腐败。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高宗朝政府加重赋税,又使农民造反。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奋,是为宋孝宗。孝宗即位后,颇欲有番作为,他给岳飞平反,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重用主战派,积极备战。重新拜张浚为相,整顿吏治。
北伐失败后,也就是孝宗在位的后期,他在内外政策上都转向平稳,南宋朝廷又陶醉在了 中外无事 、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之中,这期间经济繁荣,在南宋中期出现了太平盛世。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 乾淳之治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乾淳之治的背景和内容。(11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乾淳之治。(4分)

Baidu
map